
政治责任 新闻担当 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以实际行动欢庆第十八个记者节
11月8日,新中国第18个记者节。我们在一如既往的忙碌中迎来这个美丽的节日。
回首这一年,清徐报社的全体新闻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青春,用激昂的篇章报道清徐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工厂、在农村、在社区、在学校……到处都能看到记者跋涉的脚印、匆忙的身影;酷暑寒冬也见证了新闻工作者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真情!让记者们无怨无悔、一路前行的,是因为从事着一个神圣的职业,“记者”的称谓让我们担负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
本报今天特别推出记者节特刊,通过点点滴滴的文字和一组组照片,共同分享这个属于记者与读者的节日,共同分享金秋的收获和我们在追梦路上的神采飞扬!









新闻创新:党政满意人民喜爱
办一张县委、县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喜爱的党报,一直是清徐报社全体同仁的责任与初心,也是清徐报社一路前行的动力源泉。
今年以来,清徐报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骆惠宁书记在省直宣传单位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始终遵循“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48字方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以报为基,多元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积极主动拓展新闻舆论阵地,提高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清徐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截至目前,共编辑出版《清徐报导》、醋都网140余期,微信平台推送信息258组共千余条,手机报发布信息200余组两千多条。
作为县域主流媒体,在宣传报导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一线,正版围绕中心工作,突出新闻时效,副刊贴近百姓,突出清徐元素。重点打造“村企一线”和“点亮爱的心灯”专栏。我们强化舆论监督,开设了曝光台专栏,及时曝光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行为等。副刊版面加重了民生热点、生态、健康、经济新闻、清徐地域文化的报道比重和力度,做大做精“葡乡情怀”、“清徐故事”、“健康养生”、“热点关注”“村企一线”等品牌栏目和版面,新增副刊“生态之窗”“委员风采”“流金岁月”等接地气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内容,使新闻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多年来,清徐报社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艺术水平,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全力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事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新闻的“三贴近”上下功夫,使党报的新闻内核实现了“软着陆”,使新闻更加可亲可信可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抢占先机融合发展
——初步实现了由清徐报社到清徐报导社的跨越
要发展,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是数字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移动终端的时代。针对时代特征,针对媒体的发展走势,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是世界潮流、时代大势。近年来,《清徐报导》在做好传统的纸质传媒的基础上,积极审视报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传媒发展的大趋势,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大胆探索和涉足新兴领域,在改革创新的路上迈出了更大步伐。
早在2005年7月我们就开通运行了清徐新闻网,期间进行了两次大的改版,直至2011年,更名为醋都网,并启用了新的域名(www.cuduwang.com)。醋都网是清徐发布新闻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是外界了解清徐、获取清徐本地新闻及信息的最佳桥梁和窗口,也是各地网站首选的清徐链接网站。
2011年12月,《清徐报导》电子版正式上线,读者在网上就可以读到原汁原味的《清徐报导》。
2013年10月,《视频清徐》栏目在醋都网上线,随时都可在网上流畅观看最新的清徐视频新闻。
2015年1月,电子报实现了“有声朗读”,人们都能拥有专属的读报“机器人”,在网上即可“听”到精彩新闻。
2016年4月,网站还添加了微信专页,让人们方便用电脑浏览和查找微信推送内容。
醋都网在运营过程中坚持与报纸同步更新,每周编辑各类信息150多条。截至目前,网站更新各类信息总计近48.9万条,总浏览量达260万人次,日平均IP访问量500多次,浏览量2000余人次,已经成为清徐本土新闻资讯类网站的领先品牌。
清徐报社微信平台2015年1月1日正式上线,是我们继报纸、网站、电子报、手机报之后的第五个传播平台。微信开通运行两年来,始终围绕“责任媒体、服务民生”的定位,从本土性、互动性、及时性、贴近性四方面入手,致力于“内容为王”,专注原创,精做内容,打造“清徐报社”这个品牌。
为推动全媒深度融合,2016年3月,我们正式成立了新媒体部,根据自身特点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在内容形式上仍以纸媒为中心,充分整合新闻资源,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手机直播等进行发布;开设了清徐视频、清徐人物、清徐微点播、清徐焦点、清徐FM等多个品牌栏目,用优质的内容去“吸粉”、扩大影响力,今年2月13日《今日头条》成功上线,阅读量突破70万人次,同时,报社还新设了户外显示屏,进一步拓展了宣传平台,初步形成了融媒发展新格局。
追梦路上: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在时代的变与不变之间,在梦想照向现实的路上,我们始终坚信,在我们目所能及的地方,总有一些眼神值得我们感动,总有一些疑问值得我们思索,总有一些希望值得我们欢欣。
2015年,在晋冀鲁豫地方新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暨山西省县市报协会十九次年会上,本报荣获版面设计质量评比金奖。
2016年,在山西省县市报协会第20次年会平遥现场会暨晋冀鲁豫新媒体高峰论坛上,清徐报社荣膺“山西省先进报社金牌奖”,《清徐报导》荣获2016年山西省先进报社银牌奖,2016年晋冀鲁豫优秀版面设计质量评比银牌奖,社长李永红荣获“山西省优秀总编(社长)”荣誉称号……
回首《清徐报导》的成长之路,蹒跚的脚印让人感触,可喜的业绩催人奋进!
作为热情讴歌清徐人民的劳动创造,忠实记录梗阳大地沧桑巨变,充分发挥喉舌和重要舆论宣传作用的阵地,清徐报社的新闻工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信心,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面对新闻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时俱进,敢于开拓创新;我们将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为改革稳定发展服好务;进一步提升报社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持续增强报业的发展后劲;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
“迎着朝阳,我们在路上。”我们不会忘记:要贴近群众,去感受劳动和创造的快乐;要贴近生活,去领略阳光与色彩的情调;要贴近实际,去领悟什么是新闻的生命;为英模树碑,为公仆留影,向人民大众传递政策信息,向党和政府反映基层的呼声。记者的称谓折射着神圣与荣光,记者的职责蕴涵着公正与刚强!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敢于铁肩担道义;为了社会的信任,我们乐于妙手著文章!
奔走在清徐这片土地上,我们与岁月同行。我们是观察者,是记录者,更是传播者。我们执著地寻找真相,替这个时代写下最真实的注脚。在变革中,如何保持眼神清亮,如何寻找新闻的青春视野,如何继往开来?这是时代赋予记者的重任。
如同一切梦想和荣光的背后,一定有一群人在开拓、奋斗、坚持、创造。追梦,是老一代记者肩挑背扛、历经磨砺、跑遍城乡的意气风发;追梦,是新一代记者废寝忘食、刨根问底也要寻求真理的少年锐气。
所梦所想,代代相依。
11月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第18个中国记者节伴随着秋的收获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向奔忙在一线的记者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礼,祝愿大家节日快乐,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中国记者节的由来
2000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其实从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11月8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七纪念、五卅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记者节为什么定在11月8日呢?
这是因为11月8日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协为团结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确定中国记协的成立日为记者节,可以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为正义事业呼吁,对于全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