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寅时,即凌晨三至五点的光景。肠胃开始徐徐濡动,肚腹里有了动感,急速披衣下床,进入洁白而幽静的卫生间。眼观更换一新的先进洁具,排列整齐的清洁用品,乳白色而绝无暇疵的墙面,节电而明亮的LED灯光,端坐其中,甚感生活在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时代的幸福与惬意。然而,完成一次日常的新陈代谢并非想像的那样随心所欲速战速决,特别是随着年龄的老化,那个缓慢濡动的过程总觉得漫长而虚度了光阴,况且在这个绝对无人干扰的时间段,又是一个多么难能可贵读书的机会,于是便开启了快乐的卫生间读书。
手捧一册经典,领略古人的教诲。《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品读“文王自新其德,所以能够受天命。”的同时,畅想我们的国家,在接连不断的改革开放号角中,日进日善,迈开了大刀阔斧奋勇前进的步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继续改革开放,大胆放权,极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力,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成绩。我们生活中感觉到,所有必需的生活用品,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破壁机……各个商场琳琅满目。所有必需的农副产品,肉、蛋、奶,果、蔬、菇,粮、棉、油,市场内到处堆积如山。至于服装鞋帽,更为全球化,个性化,随意化,穿出了特色,穿出了精神。而人民大众的日常消费,转向了出国旅游,影视欣赏。广场舞、健身房、游泳池,市场正由满足人民大众物质生活的需求,向满足精神生活需求转变。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善于从古人的教诲中,汲取精华,开启治国理政改革开放的的种种举措,充分见证了学习古典的成效。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在教育我们,一个下了决心要做学问的人,但却觉得穿的不好,吃的不好,感觉好没意思,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来谈论学问的。我们现在全国人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已经远离了缺吃少穿的年代,可以说不存在吃不好,穿不好的情况。但从做学问的层面来说,做学问一个是要学知识,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要学习勤奋、诚实、慎独,加强清廉、节俭等道德修养。如果注重了“吃不好,穿不好就好没意思起来,”那何谈能做好学问呢?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这样的问题。为了能及时上网,完成许多网上的事情,又为了省去购买流量的费用,我在家中安装了“路由器”。我觉得路由器的耗电量是以毫安来计算的,便一整天常开着路由器。可女儿回来了,看看我并未上网,便将路由器关掉,但我总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学习了孔子的这一段精辟的教导后,我反思自己,在路由器的问题上,是走偏了方向。路由器虽然耗电量不大,但在路由器关与开的问题上,却反映出我在勤俭节约精神上的差距。于是,现在就改变了常开路由器的做法,上网时打开,用完之后,即时关掉。心里觉得在做人的大事大非的问题上,又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也受益于在卫生间读书。
手捧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的《玄秘塔》法帖,犹如柳公站立身边。柳氏公权生活的时代,国运衰微,世事动荡,盛唐气象不再,书圣先师已亡。独有柳公苦学不辍,冷静地自成一家,创出柳体楷书,为唐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楷书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凝神静气品读字里行间,柳氏书写的精妙技法。柳公手捋银鬚净手挚笔,在洁白的宣纸上,逆锋入笔,右下顿笔,捻管铺毫,中锋逆势行笔,右上提笔,顿笔回锋,写出了柳体苍劲有力“横划微斜看时平”的一横。继而又是右上提笔,而后顿笔,捻管调锋,中锋直下,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尺”的长竖。接着一撇犹如矛,一捺恰似刀,有筋有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一个“木”字,耀然纸上。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领会各个书家的教诲,在学书的艰难中前行。
回首卫生间读书的时日,睁眼读一读,闭眼记一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真、行、草、隶、篆”的各种法帖,皆在记忆之中。品鉴规范了修身,启迪了学习的智慧,确实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