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徐*故事总第3162期 >2017-09-15编印

坚守初心 书写大爱
——记王答乡马庄小学教学点教师夫妇申赐全、杨晓敏
刊发日期:2017-09-15 阅读次数: 作者:李小霞 董慧君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9月1日,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地处偏远地区的王答乡马庄小学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说是马庄小学,其实这里只是个教学点,26个学生,4个教学班,4个老师。听着校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已经工作四个年头的申赐全开心地笑了。
  马庄小学位于王答乡马庄村北,它的前身是1918年由本村商贾高文轩先生出资创办的马家庄小学堂。1998年,村里为了本村的孩子们上学方便,在原址上重建了学校,该校现占地面积3087平方米,建筑面积384平方米。
  坚守教学点的“全能教师”
  现年39岁的申赐全是2013年调到马庄小学教学点工作的,初到这里,他既担任马庄小学校长,又肩负学校的教学工作,由于条件简陋,教学落后,这里的孩子们眼看着在起跑线上便落后于城里的孩子。为了改变现状,申赐全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把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农村教育,对学校的艰苦丝毫没有放在心上。“要保证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每门课程都不能落下。”虽说只有四个老师20多个娃,但课堂上一切都很正规。教学点虽然简陋,但每天6节正课两节自习,全部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所设,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只要是开了课程的,申赐全和代课的老师们全都教。每一个班的老师都是在一节课后就开始准备下节不同课程的内容,因而教学点的老师都是“全能教师”。
  在多方的协调和帮助下,近年来,学校陆续配套完善了图书室、器材室,2016年8月,学校由原来的蜂窝煤取暖终于改成了锅炉取暖,由此,冬天,教师和孩子们上课再也不用冻得瑟瑟发抖。身为校长、任课教师,申赐全真诚关爱着教学点的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学校里有个叫高伟鹏的孩子,父亲车祸意外去世,母亲改嫁,他只能跟随奶奶一起生活。突然遭遇家庭变故的小伟鹏很受打击,性情大变,无心学习,成为问题学生。申赐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代课老师一起对小伟鹏进行了心理辅导,积极引导孩子走出不良情绪,还常常给他添置学习用品,为他补课,慢慢地,小伟鹏变了,眼神里也有了几分自信。课堂上,他的每一次小小进步,老师都会给予表扬。就这样日复一日,他的悉心关怀,让孩子感受了到温暖,小伟鹏变得开朗、乐观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而且愉快地融入到了班集体。现在小伟鹏已经顺利从马庄小学毕业升入王答一中学习。
  夫唱妇随历经艰辛携手共度
  农村教学点的师资历来紧缺,一直以来,由于人手少,申赐全都是超负荷地工作,校长、教育、教学、后勤都是他承担。2016年,申赐全37岁的妻子杨晓敏也交流来到了马庄小学任教。
  申赐全与杨晓敏是2003年经人介绍相识牵手的,由于两个年轻人志趣相投很快他们便走到了一起,2004年,两个人幸福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随后他们各自继续奋战在乡村教育第一线。2007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孩子的降临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甜蜜与快乐,但夫妻二人的工作与生活也因此显得愈发的紧张和忙乱,由于他们都承担着很重的教学任务,无暇分身很好地照顾孩子,杨晓敏只能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照看。
  杨晓敏先后在董家营小学和同戈站小学任教,代着数学和英语两门课。可来到马庄教学点后,她成了五年级的包班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杨晓敏一来就要上好几门课程,而且因为当时教学点没有英语教师,好几个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也一下子全都落在了杨晓敏的身上。但让申赐全欣慰的是,妻子一旦执上教鞭,就很少抱怨,为了快速地胜任这份工作,杨晓敏每天加班加点地看教案、备课。不懂的地方她就上网查找。一有时间就去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他们实用的教学技巧与经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管理班级,一天到晚头绪繁多,无休无止。常常,她为了备第二天的课而熬到半夜。
  夫妻两人的家在徐沟,每天早晨,他们早早起床,七点半赶到学校,打开校门迎接到校的学生,开始忙碌的教学生活;中午,吃过简单的午饭,经过短暂的休息时间,他们又匆匆走上讲台;傍晚,伴随着放学的铃声,他们站在校门口,亲眼送走一个个孩子,才可以长吐一口气,享受片刻难得的放松;入夜,当人们逐渐进入梦乡时,他们却在批改孩子们白天的作业,并准备明天的教案;夜深人静,整个乡村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唯有一盏孤灯,陪伴着他们熬过漫漫长夜……就是这一盏孤灯,记录下一个乡村教师的艰辛与汗水,也照亮了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扎根基层无怨无悔
  “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坚守下去”,望着操场上正在嬉笑打闹的孩子们,申赐全一再强调。夫妻二人坚信,生命之绿需要师德师风的沐浴,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申赐全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能人,但由于他是从农家出来的孩子,所以他努力想做朴实的人。他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校长,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份责任。在农村长大的他,自幼就养成了勤劳、勤奋、勤学、勤俭的习惯。校内事情坚决做、争着做,家务事抽空做。先学校,再个人早已成为他的信念。
  在平凡的岗位上夫妻二人铸就着不平凡的人生,申赐全曾获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撰写的论文获山西省教育协会一等奖,制作的课件获太原市二等奖。妻子杨晓敏曾获县优秀辅导员,论文获省一等奖,制作的教学课件多次获省、市一等奖、二等奖。“我们坚守在这里,更多的是觉得这里的孩子上学不易。我们只有教好书、育好人,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夫妻二人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成为夫妻二人人生的精神支柱,他们用心中的那份赤诚,那份执着,在偏远地区里耕耘着自己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扎根在教育一线,立足在教育基层,对教育事业一往情深、执着追求、不计得失、乐于奉献、深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而近几年,马庄村几乎每年都出几个大学生,有的孩子还被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航空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令附近村庄的人们很是羡慕。
  三尺讲台献青春,申赐全与杨晓敏夫妻为了学生的成长繁忙着、快乐着,把扎根基层、教书育人作为人生崇高的终身事业和远大理想,肩负着职业的责任,寄托着自己和学生的梦想,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教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点滴努力,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在这里,让我们给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点赞,让我们为这份在清贫艰苦环境中的坚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