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3144期 >2017-08-04编印

刊发日期:2017-08-04 阅读次数: 作者:杜随新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家”的上半部“宀(读音三声mian)”表示房子,下面“豕”即猪。古人的家里是养着猪的,那种景象即便进到今天的一些农村依然能看到,不过多已移到院里或院外,二师兄们都有了专门的圈舍。
  房子是我们的“圈舍”。大到庄园,豪华成别墅;小到蜗居,简陋如茅庵。不须说寸土寸金的一线都会城市,房价逐年飙攀,居高不下,就是在耕地日益蚕食萎缩的乡野村庄,房屋涨点价也顺理成章。尽管政府限房新政一出再出,无奈百姓只见房价雪球滚大,不见房价泡沫破灭。
  房子是都得有门的。好在我们中华民族,向来讲究门当户对,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小家碧玉栖上枝头变凤凰、名门闺秀入得侯门似海深、“自嫁黔娄百事乖”、“贫贱夫妻百事哀”,幸福与不幸,宁日不宁,个中滋味,唯当事二人冷暖自知。
  年轻人嫁娶成家,可不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大事。君不见体面人家陪嫁衣单一一罗列巨细无遗,鞋子褂子金子银子还有房子车子,女方陪得算锦上添花,男方给的要完璧归赵。德高望重时常胜任婚礼总管的老张兄告诫不能完也没完,早与时俱进为“全”了,那就“全璧归赵”。当然也有女方笼统一笔带过,男方不爽也不便多言质询,以人为本么,亲都结了,还闹个脸红较个啥真?
  居家过日子,顺应自然;离家要旅行,成为必然。儿行千里父母总会担忧。近来失联事件频发,一个去美国的尚未破案找到,另一个在日本又踪迹兼无,已升格为国人牵挂。难怪2500多年前深谋远虑的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很赞同痞子王朔说的,家是你大小便最舒服的地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就凭这“人生四件大事”中的50%占比,不管行多远、游多久,切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