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徐*故事总第3141期 >2017-07-28编印

“英雄金笔”伴我行
刊发日期:2017-07-28 阅读次数: 作者:张仲杰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解放初期,我正在读初小和高小。当时大家普遍生活困难,我们的学习文具也就很简单。需要演算时,就是一支石笔加一块石板;需要在笔记本上抄写时,开始用铅笔,后来用醮笔。每逢上了课,教室里就发出石笔敲击石板的轻微响声。写了擦,擦了再写,奏响了一支支动听的抒情曲。展现着我们的勤奋与智慧。用铅笔抄写也很方便,但有的铅笔质量不高,字迹就会模糊不清,有时还会划破纸面,醮笔就成为不错的选择。醮笔由一支木质的笔杆和一个闪闪发亮的笔尖组成。但不能储存墨水,需要写一阵之后,再醮一次墨水,好用可总觉得不够方便。那时候,班内已有少数同学,用上了可以储存墨水的钢笔。钢笔又叫自来水笔,里面安装有一只能储存墨水的皮囊,可以将墨水储存起来,省去了写一下,醮一下的繁琐,比醮笔既方便又书写流利。但大部分同学是买不起钢笔的,能拥有一支钢笔就成为大家的奢望。
  1949年春节,我的抗战八年归来的二舅,给了我五角押岁钱,大舅给了两角,三舅给了两角,我一共拥有了九角押岁钱。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呀!高兴得我欢蹦乱跳了好几天。因为当时这九角钱,足足可以去县城的“文化商店”里,买一支闪闪发亮的钢笔了。
  正月里,我正在学校的教室里排练文艺节目,爹到学校来找我。我走到室外时,只见爹眼含热泪,低低地叫着我的爱称对我说:“德子!咱家没有米了,你先不要买钢笔,把你的九角钱先借给爹。以后爹有了钱,还给你,你再买钢笔。行不行?”看着爹的困窘,我的心顿时一阵难过。我故作轻松地说:“爹!我不买钢笔了,我用醮笔一样能学习好,你不必伤心掉泪。”我赶快从贴心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了我深藏不露的九角钱,递到爹的手里。爹用颤抖的双手,捧起带着我的体温的钞票,深深地叹了一声:“唉!”转身走去。当时的小米是八分一斤,九角钱就可以买到十一斤小米,我的九角钱,也为生活困难的家,解除了一点燃眉之急。
  1950年元旦,哥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半年之后,母亲收到了哥哥邮寄来的包裹,打开来是两支装在竹筒里的英雄牌金笔。我和弟弟都用上了金光闪闪的“英雄金笔”。哥哥当时的生活津贴费是每月三元,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能勤俭节省地给我们买到心仪已久的金笔,令所有的家人和左邻右舍感慨不已,同学们更是十分羡慕我有这么一位关爱我的好兄长。从此后“英雄金笔”始终激励着我在求学的道路上。
  参加工作之后,我仍然使用我的“英雄金笔”,备课,批改学生作业,书写工作计划、总结,特别在书写“先进事迹汇报材料”时,犹感“英雄金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66年11月22日,我带领着我的一队身为红卫兵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仍然身带心爱的“英雄金笔”。我们随着汹涌的人流,狂奔着,欢呼着,跳跃着……在我欢度晚年的时日里,虽然我用电脑写作,但仍然时不时地,用我的“英雄金笔”书写一幅硬笔书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要用“英雄金笔”继续讴歌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