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3139期 >2017-07-24编印

《怀泉说》碑刻
刊发日期:2017-07-24 阅读次数: 作者:李中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怀泉说》碑刻是我县的一座文化碑,立于东马峪香岩寺中,可与平泉清泉寺《建九莲洞碑记》的行书碑比美。2010年10月11日,郭会生先生制作了拓片。碑高135厘米,宽65厘米,青石圆首。碑首刻有双鹤飞腾图,碑周环以串枝莲、竹、兰、松、梅及卍字图案。碑文由徐沟县知县赵大经撰并书。刻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上旬,即公元1788年,至今已有230年,文字为行书,挺拔俊秀。我将碑文进行了抄录点注,现将碑文列下:
  怀泉说
  文林郎(1),署徐沟县事(2),襄陵县(3)知县
  德州(4)赵大经撰并书
  香岩寺(5)在清源乡(6)城西,马峪山之半。其左有氿泉(7)自石间出。涓滴溪流,不能达远,渟泓(8)石壁下,沙净可鉴(9)。度其用,可供数人过客之茗饮(10)。居人之炊爨(11),咸给取焉。
  戊申二月(12),余摄篆兹邑(13)。以事偶至其地,酌是泉而甘之(14)。问其名,土人不能举。余曰:“嘻!此怀水也。其用不广,故其名不立尔。”(15)今夫导积石,过龙门(16),箭缴蓬飞不崇朝而千里者,吾知其为河(17)。吞云梦(18),涵洞庭(19),涛惊浪骇,流日夜为未央(20),吾知其为江(21)。然江水出岷山(22),其源仅可滥觞(23)。河发源星宿海(24),沮洳汛滥,望之或如碗如盂(25)。蒙庄子(26)言曰:“鼹鼠饮河,不过满服。”(27)是故,江河之水足饮千万人,千万人之饮江河,则人各一怀足矣。今之居兹士过兹山者,日不过数人,泉之流虽细,其渟泓所蓄,饮数人且有余。假令一人饮于江河,一怀之外且皆无用。则兹泉可供数人之饮,又奚为而猥以濛流雅水。因其用之不广,遂并其名之不立。则是巢父、许由(28)可无见于唐虞之世,而容成、偓佺(29)又何以流传于轩帝之时哉!然则以怀名兹泉,怀之名不为泉辱,泉之用且以怀著矣!余因之重有感焉。江河之用虽广且大,而河决可以坏田庐,江涨可以覆舟舰。孰若兹泉葆其在山之清,不能利物而亦无所谓害,童蒙之养,自果自育,不亦贤乎?故既以二字刻岩石上,又从而为之说,以记之。
  并列同游名士于左(30):
  岚县知县涿州(31)张玉缓
  清源乡学训导介休赵国赞
  布政司经历清源巡检常熟(32)姚钟英
  原清源巡检荥泽(33)吴晖烈
  乾隆五十三年(1788)六月上旬勒石生员(34)李廷显摹刻
  注释:
  1、文林郎:清代正七品散官。
  2、署徐沟县事:徐沟知县。
  3、襄陵县:清代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1154年与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
  4、德州:在山东省西北部,今称德州市。
  5、香严寺:在马峪,金明昌元年(1190)建,寺建山隈,期间楼亭曲折,花木繁盛,又名无梁殿,有怀泉,味极甘。
  6、清源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清源县,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降为乡,入徐沟县管辖。
  7、氿泉:山侧面流出的泉水。
  8、渟泓:水积聚不流动的小池。
  9、沙净可鉴:水清澈的沙石都看的清楚。
  10、茗饮:可冲茶水饮。
  11、炊爨:可浇水煮饭。
  12、戊申二月: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月。
  13、余摄篆兹邑:我掌着官印来徐沟县当知县。
  14、此段是说赵大经有事来此,见到氿泉,喝了一口,水质甜美。
  15、此段是说,他问当地人,这叫什么泉,当地人答不来,他说:这叫怀泉嘛。因用途不广,因而无名。
  16、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部,黄河至此,两岸山崖对峙,如同门阙,故称龙门。《尚书·禹贡》:“河导积石,至于龙门”。
  17、河水如箭穿激流,奔腾千里,我知道是黄河。
  18、云梦:古云梦泽在今湖北省潜江市一带。
  19、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面。
  20、未央:指流不尽之意。
  21、惊涛骇浪,日夜奔腾,我知道这是长江。
  22、岷山:在四川省北部,是长江的发源地。
  23、滥觞:长江上游的水很小,好像只可以古觞之用,觞是古代酒器。
  24、星宿海:在青海省曲麻莱县东北部,是黄河散流地带,形成长二三十公里,宽十几公里的浅湖盆地,湖星罗棋布,故名。
  25、沮洳:低湿之地,看去如盂如豌。
  26、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在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蒙地方溱园吏。
  27、这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话,鼹鼠喝大河里的水,最多只能喝饱肚子。
  28、巢父,许由是唐尧时之隐士,尧女传位于他们,他们不受而隐。
  29、容成,偓佺是黄帝时期的古代仙人。
  30、因碑文是竖写,故写名列于左。
  31、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
  32、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
  33、荥泽:旧县名在今河南省焦作市内。
  34、生员即人们常说的秀才。
  在二百多年前,徐沟知县陈大经到香岩寺游玩,发现了氿泉,兴趣及来,他问当地土人,当地人说没有名称,他便说这叫怀泉,便在泉旁刻了“怀泉”二字,还写了这篇《怀泉说》,当地秀才又临摹陈文,刻石竖碑,红及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桑变化,怀泉早已不存,只留下这块石碑,还有《清源乡志》上的点滴记载,《徐沟县志》上连陈大经的名讳也没有留下,好在郭会生先生制作了拓片,我在闲暇之时点注了这篇碑文,供大家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