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很多少年儿童经常会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各种献爱心活动,诸如:向贫困地区和灾区的孩子捐献课本、书籍、课桌、电脑以及衣物,向聋哑学生捐献跳绳、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孩子们通过献爱心,从中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所得到的快乐和满足,也有利于从小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家长给孩子买来一些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猫、小狗等供孩子玩耍和喂养。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好玩,在这些小动物不按孩子意志行事时,孩子们会用棍子抽打,在小动物不走时孩子们不知深浅地用绳子拖拽,大人们也只是视而不见,甚至有些小动物在一双小手之下惨死,而大人的处置方式却是轻描淡写,将小动物的尸体扔进垃圾箱。
我们常把动物称为人类的朋友,要保护爱护小动物。那么,这个道理是不是应该从小就告诉孩子呢?我们不能只是在带孩子到动物园里参观时才去教育孩子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在物种即将濒临灭绝时才去告诉孩子动物的珍贵,不觉有些晚矣!教育孩子有爱心不是仅限于搞大型的捐献活动,而是从小,从爱护小动物开始,从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开始,从与动物和谐相处开始,这样孩子的爱心基础才会牢固才会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