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校园*生活总第3135期 >2017-07-14编印

风劲扬帆正当时
——县城二中教育教学工作纪实
刊发日期:2017-07-14 阅读次数: 作者:常映红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创办一所好学校难,而让这所学校出类拔萃、持续辉煌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县城二中领导班子秉承“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教育思想,牢记“教学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管理是办学的关键”的办学理念,以“育优秀学生,造一流教师,创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紧扣时代脉搏,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适时进行课改,以敏锐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创新理念,完善制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成绩连年创造新的辉煌。2013年以来,该校中考达线率分别为21.5%、33.2%、46.7%、55.67%、55.74%,实现了连续五级跳。特别是在今年的中考中,该校学生王欣宇以总分708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全市中考状元,一时成为街头巷议的热点。
   德育篇
  以德润才全面彰显个性特色
  “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学习和校正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校正学习行为、习惯的场所。”这是县二中校长潘荣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的带领下,县城二中坚持“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实施“自主、自治、自强”学习方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他们本着“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原则,将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以成绩的好中差相互搭配,要求每学一章新课前老师先不讲课,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采用“兵教兵、小组合作”方法学习。如一个小组里,有学生不懂的知识,可以向组内其他成员提出,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预习到的知识为其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授课者的思维、口才、语言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点对点地教给其他组员知识,从而使小组形成一个整体,知识的接受与巩固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分开小组后,明确了各自分工的任务,如谁负责卫生、谁负责纪律、谁负责生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生时时处处留意自己分管的工作,随时随地监督、管理班内各项工作。每周,班主任要针对小组全面工作召开班会,班会分四个环节,即自评、互评、班干部总评、老师点评,通过评价,选出一周魅力小组和“金牌讲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树立了他们的团队意识,而且杜绝了吵嘴、打架现象的发生,一种你帮我、我帮你,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的好氛围便在全校形成。
  德育工作自主化,是该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学生管理自主化。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由学生干部参与管理,并由点及面辐射到各个班级,通过班内自主管理、班间互查监督,形成了网状管理系统,真正实现学生全员自主管理。特色活动自主化。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策划、主持、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自主化。在去年12月开展的“楼道教室静悄悄”和“为生命让路”主题系列活动中,年级高度自治,充分自主,七年级开展承诺活动,八年级组织书画展,九年级增设纪律岗。从多个层面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校园做起,充分发挥了“活动育人”的功能。德育系列活动自主化。每周的升旗、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活动,各班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能力,而且学到了很多知识。
  学生文明程度整体的提高,受到了家长、周边群众和社会的高度赞扬与认可。学校内部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形成了一种“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文化,实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治”,向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无痕”迈进。
  自主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境界。自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说服,自我挑战”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立足社会,进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服务篇
  以人为本全面改善教学环境
  “潘校长到二中上任后,首先解决了我们如厕和取暖问题。”白晓辉老师至今都对当时学生老师不能如厕心有余悸。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学校的厕所很长时间不能使用,不仅给师生带来很多不便,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尴尬之事:如有的学生由于自理能力差尿到裤子里,有的学生以去外面借上厕为借口随意逃课等。“人有三急,上厕所之事不解决这哪能行?”于是,潘校长一上任就将此事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并很快得到解决。“由于管道老化,每年冬天,是老师和学生们最难过的日子,办公室的温度只有四五度,老师们冷得不能备课,纷纷用跳绳子的方法取暖。而教室比办公室更冷,学生只能伸出冻得发红的双手哈着气听课做笔记。”谈到往事,白晓辉的眼里竟然闪出泪光。于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潘校长想法设法筹资20多万元更换了暖气管道和电线线路,困扰师生多年的取暖问题也得到解决。
  五年来,县城二中的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修缮了操场,购买了700余株月季花,更换了之前的绿篱;淘汰了使用多年、陈旧不堪的办公桌椅,全部换为微格办公桌,减少了教师的劳累感,提高了教师办公的舒适度;每班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了饮水机,解决了师生多年喝水难、水质差的问题;校门口安装了12平米的电子屏,成为学校内外宣传、传递正能量的重要窗口;开办了教工和学生食堂,解决了教师的就餐问题,也给初三学生上晚自习提供了就餐保障;喷制楼道、教室、办公室文化版面共计329块,橱窗文化960平方米。学校基础条件的改善,不仅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管理篇
  创新理念营造人文和谐校园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也是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2013年8月,潘荣华调任县城二中校长。开学一个月,潘校长通过串课、听课发现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教师课前不备课不写教案;课堂没有板书;课后不批改作业;教学中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极为普遍;当堂不训练、作业堆积如山是常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潘校长提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173”教学模式。“一”即一个中心:教学要依纲扣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七”即七步学习法:知识链接、自主学习、检查释疑、合作学习、探究展示、知识梳理、导学测评。“三”即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他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着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管理。面对“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课堂,他经过深思熟虑,将“要我学”和“我要学”的课堂状态做了一个鲜明的比对,结合自己多年经验得出:展示是高效课堂之魂、捆绑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并制定了评价一节好课和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总结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八大方法”。面对“作业繁多”的问题,潘校长通过代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等多渠道共同监管,坚决不准教师晚上布置作业,达到了“学生学就是学自己不会的,教师教就是教学生不懂的”的教育目的,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对“中考试题”的改革,潘荣华以“中考命题的六个维度”为载体,以“整体化复习”为依托,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了由“做题型学习”向“做事型学习”的转变。面对“教师考核无序混乱不条理”的状况,他打破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每到年末评优评先的时候,把德、勤、绩、能量化分数进行核算汇总,然后按汇总排名进行评优评先,这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体制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教师管理方面,该校推行领导分工、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全校齐抓共管的模式。在年级自治管理方面,实行校级领导干部分管制,下设年级组长、部长,全面负责本年级的管理。在各年级分部管理方面,要求每个年级有一个年级主任总体负责,下设两个部,每个部有两个部长,分别分管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年级以部为单位进行考核公示,学校将年级与部进行捆绑考核。同时,成立了校本教研督导室,让全校80%的老师都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充分调动了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性循环。这样的模式,要求人人会管理、时时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如今的县城二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民主、有序的管理体制,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在快乐地收获,学生在自觉地成长,成绩在大幅度地提高。
   质量篇
  优化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牵动着千万个家长的神经。为了进一步加强初三毕业班的管理,打造学校品牌,该校要求毕业班全体老师树立质量、责任、竞争、目标“四个意识”,强化毕业班全程管理,通过抓作风、教风、学风、班风、级风“五风”,全面细致落实毕业班的各项工作措施。
  “要提高初三教学质量,取得中考的好成绩,必须从初一初二抓起。只有从基础抓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作为一名学者型的校长,潘荣华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十分下功夫,自任二中校长以来,他一直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更是敏锐地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与此同时,他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着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管理。为此,他亲自编写了——“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顺口溜”、“四种课型的准确定位与具体操作”要求、“深入备课三对话和浅出备课八预估”的具体内容等,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并跟踪指导,直至每位教师熟练掌握运用,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案整合三道箍,一道自主是基础,二道合作是难处,三道达标为巩固,面向书本设三箍,新授就是抓基础,三箍叫你成大儒,好评如潮皆是福。”、“自主学习要检查释疑,1234号要独学群议,穿插任务要准备展示,交流展示要互考质疑,巩固内容要落实到位,知识梳理要敲响问题,当堂达标要分层处理,规定时间要科学清晰,各个环节要捆绑激趣,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深入备课三对话,一对教材明链接,二对课标指方向,三对学生知重难,试问三对为了甚?课标教材和学生,重难疑混不可抹,预设并未成正果,核心语言细琢磨,及时提炼和点拨,节节课课勤反思,师生都有大收获。”……
  在老师们的笔记本上,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顺口溜,这些朗朗上口、易于掌握和牢记的教学“秘决”都是出自潘校长之口,它们不仅对老师备课、学生学习、试卷讲评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而且,也让老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了讲课,学生在新颖别致的方法中学会了学习。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家长听课制度,每个班每天邀请三名家长前来听课,对班内纪律、卫生、老师讲课方法、学生听课情况以及学校全面工作进行了监督,并发放了意见回执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家长听课制的建立,不仅使学校、老师、家长的沟通更顺畅,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提高了全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明显提高,不仅促进了县城二中教学成绩的显著提升,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称赞,也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该校先后获省教育厅先进集体、省教育学会三晋课改示范校、市政府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太原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太原市选拔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初中学生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初赛团体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证书。有太原、柳林、太谷及县内多家学校老师先后慕名前往“取经”。
  7月的校园,一朵朵月季花争奇斗艳,美丽的花朵装点着假日的校园,如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门厅的多媒体电子屏上滚动着今年中考上榜学生的名单,这是县城二中的自豪与荣光、希望与梦想。“风劲扬帆正当时”。愿在新的学年里,二中人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辛勤和汗水,浇灌出更加灿烂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