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直心向往之的地方,一路向西。远足,让这个暑假骤然生动起来,尽管我和妈妈选择的是跟团游。
身后,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茫茫戈壁,干旱少雨的气候造就了这里半荒漠半草原的地貌特征。跨过嘉峪关,一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涌上心头,不知那些率军出塞的古代将领现在身在何方?
火焰山的温情
一觉醒来,旅途的疲倦早已烟消云散。
尽管已是清晨六点,天空中还没有一丝光亮(新疆与北京有时差)。漫天星辰闪烁,指引着充满期待的旅人。
此行的第一站就是前往久负盛名的火焰山。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仓促之间,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鲁番,就形成了火焰山。山本来是烈火熊熊,孙悟空借来芭蕉扇,三下扇灭了大火,冷却后才成了今天这般模样……当然这是神话传说。
想到炼丹炉的高温,妈妈自然是不敢怠慢,出门前用墨镜、头巾、帽子全副武装,活像身披铠甲的勇士,大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架势。可走出大门,我们惊喜地发现——外面竟是阴雨霏霏。在吐鲁番这个年降水量是个位数的地方,这也是少见的景象。
一路上,荒山和戈壁不断从眼前掠过,略显单调。突然,远处一段连绵巍峨的高山映入眼帘,山上沟壑纵横,黄色和红色的岩体交相辉映,有的地方甚至红得发紫,远远观望,仿佛一团团烈火。群山起伏,活像一条巨龙,在茫茫戈壁上燃烧。而这段山脉最瑰丽的部分,就是火焰山。
俗话说“看山跑死马”,火焰山深居戈壁腹地,满眼苍茫,让人对距离的判断产生了极大误差,看似触手可及的火焰山,却走了好久。行走于天地间,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我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这时,我想起了那位途经这里的玄奘法师,或许,正是由于他的阅历,和对生命与自然的体味,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吧。是啊!谁说走路不是一种修行呢?
站在山前,轻轻剥去山体龟裂的外壳,露出里面的红色土壤。用手一摸,竟是热的。仿佛每个山包都是一个小火炉,由内而外散发着热量。让人不难想象出,它平日的热辣。向山上望去,一条条沟壑,错落有致,每条都有十余米深,让整个火焰山就像被一把巨大的梳子梳理过一样。景区位于山的迎风坡,是风,经过亿万年的精雕细刻,造就了眼前的风光。难得的凉爽,给了我们与沟壑、群山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见识了火焰山温情的一面。
走进当地的维吾尔族家庭,众人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男主人却连连摆手:“不要照的嘛,等水果上来再拍,否则照上空桌子,显得我不热情的嘛。”男主人说,整个吐鲁番包括他家在内,只有四十户能接待游客。此时,他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魔鬼城的狼狈
来新疆,一定要吃这里的瓜果。单说葡萄,就有上百种,应接不暇。充足的日照给予了它们接近饱和的含糖量,没的说,就是甜,甜得夸张,甜得不讲道理;来新疆,还会随处欣赏到新疆舞,无论男女老少,当地人对舞蹈的热爱是渗透到骨子里的。
在浓密的葡萄架下吃过丰盛的水果宴,欣赏完优美豪放的新疆舞。我们驱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魔鬼城。
旅途是漫长的,这是新疆旅行的特色。此刻明媚的阳光驱散了阴云。天空呈现出那盼望已久的湛蓝色,这才是我对新疆最初的印象与期待。那种蓝,是圣洁的,又是深邃的,仿佛能洗涤人的灵魂。隔着车窗看风景,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行驶了七个小时,田野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又是满眼金黄。魔鬼城在黄沙中不知伫立了多少年,等待着我们这些旅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里是风口,一年四季狂风不断,岩石被打磨得奇形怪状,气流从中穿过,犹如魔鬼的哭嚎,因而得名魔鬼城。
进入景区,满眼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岩石,有的像行驶的巨轮,有的像昂首的雄狮,有的像憨态可掬的小猪……登高远望只见方圆数十里皆是怪石嶙峋,耳边狂风呼呼作响,顿时心情大好。突然,头顶的帽子“扶摇直上”,像鹅毛一样在空中飞舞,我在后面连滚带爬地追赶,狼狈不堪。真是帅不过三秒啊。
从魔鬼城到五彩滩,是从荒凉到秀美的华丽转身。
五彩滩,有“天下第一滩”之称的布尔津熔岩地貌。它由紫红、土红、浅黄和浅绿等泥岩、砂岩及砂砾组成,光怪陆离的色彩从四面八方涌来,绚丽斑斓的彩色砂岩,静静地躺卧在碧波荡漾的额尔齐斯河岸。用导游的话形容这里是,“摄影师的天堂,画家的噩梦”。是啊,普通的调色板怎能和这里的色彩相媲美?
没有见到水怪
很早的时候从电视纪录片里,就知道了喀纳斯与水怪的传说。这成了我此行最大的期待,而妈妈颇为不屑地认定我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可我知道我开学就是高一了。
车在山路上蜿蜒前行,周围树木渐渐多了起来,慢慢地连成一片,形成茂密的原始森林。到景区一行人换乘观光巴士,顺着山峦一路向上。旁边的喀纳斯河奔腾而过,河水忽而浅蓝,忽而又变得碧绿,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穿过森林,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辽阔的水域安详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儿,就是喀纳斯,在当地语言中意为“神秘美丽的湖”。湖面上,波光粼粼,涛声阵阵。湖水像温润的翡翠,绿得醉人。我站在岸边看得出神,因为心里想着水怪的传说。在当地,无论老幼,你提及水怪,谁都能声情并茂地跟你讲上半天。有的人说,水怪是湖里的“大红鱼”,也有的老人说,水怪其实就是龙。众说纷纭,让喀纳斯更加神秘。我环顾湖面,渴望发现一些异样,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
返程时,途经下游的月亮湾,我不经意地一瞥,突然发现水面上有五个黑点,定睛一看,只见五个黑点呈三角形队列,快速向前游动,同网上流传的水怪视频一模一样。我喜出望外,指着湖面大喊一声:“快看!”顺手就掏出了相机,可湖中那家伙好像听见了我的喊声,五个黑点迅速聚拢,沉入水底。至今我都不知道当时到底看到的是什么。
其实不仅仅是水怪,白熊、水下森林,诸多未解之谜很是让人琢磨不透。群山众星捧月般守护着这片圣洁的水域,让喀纳斯成为永远的神话。
此行最后一站是天山天池。这几乎是跟团游的必选之地。
天池水域只有四十六平方公里,还不及一个大型水库的面积,但存在于海拔两千余米的地方,实属罕见。当千里迢迢,来到这捧水的近前,对于大自然,只有敬畏。看上一眼就觉得值了。
此时,我的眼中只有三种颜色:天空的蔚蓝,云朵的洁白,山水的碧绿。雄鹰在空中翱翔,不时发出凄厉的长鸣。远处,群山高耸入云,雪线以上的部分常年积雪,为天山戴上了一顶白帽。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一首李商隐的《瑶池》,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凄美爱情故事。环顾茫茫群山,感受那份侠骨柔肠,不禁联想到起死回生的天山雪莲,应该就藏在皑皑白雪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