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垃圾分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现如今,在我县各个主干道和公园广场都设立了分类垃圾箱,上面清晰地贴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字样和标志,但它们真的起到了“分类”作用吗?据笔者观察,很少有人真正按提示来分类投放垃圾,不少人或为了省事,或搞不清如何分类,拎着垃圾就往里扔,让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但如果没有有效回收,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就会白白浪费,甚至对环境产生伤害。解决这个问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必由之路,而垃圾分类是这条路径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垃圾分类除了能帮我们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还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分类垃圾箱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宣传应该是重要一环,有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资源,宣传垃圾分类意义和方法,带头实行垃圾分类。另一方面,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普及垃圾分类教育,强化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习惯。当然还可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垃圾分类上升到居民的自觉行为,让大家乐于对垃圾进行分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指导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久而久之,市民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才能发挥分类垃圾箱的作用,有效美化环境,减少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