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8日上午悉闻郭丁旺先生因病谢世,心中唏嘘不已。与老郭相知相识相处的往事就象发生在昨日,深感人生之短暂。去年11月,得知老郭病重时我去看望他时,他说话已很不方便,但精神尚可,当时,他正坐在沙发上看新闻频道的电视新闻,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报纸、书籍、放大镜。可见老郭在病重时还保持着他一贯的勤奋学习,还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郭丁旺同志1935年4月生于清源县西罗白村,1951年始,历任西罗白村民兵连长,治安主任、互助组长,大队副主任,团总支书记,副大队长,公社团委副书记,村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我认识郭丁旺同志是从1971年参加西谷公社电影放映队到西罗白大队演第一场电影开始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郭丁旺带领西罗白大队的党支部一班人,抓革命,促生产,平田整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一个昔日盐碱地的穷村子建设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粮食产量,集体经济在全县名列前茅的农业战线一面旗。1974年,西罗白大队被评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为庆祝毛主席发表“农业学大寨”号召十周年,清徐县掀起“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经验新高潮,我们电影队制作了一部《西罗白大队在前进》的幻灯片,在演出电影前进行宣传,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全公社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宣传活动,在《西罗白大队在前进》的幻灯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西罗白大队在党支部书记郭丁旺同志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西罗白建设成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年来,西罗白大队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平田整地动了的土方,如果垒成宽高各一米的土坝,长度可南起西罗白,北至北京城。”为了写好解说词,我们在跟老郭交谈中想更多地了解他是如何当好带头人的。但老郭闭而不谈,他说的最多的话是,成绩是靠西罗白广大干部群众学大寨精神干出来的。他从不把自己挂在嘴上。在他的身上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个战斗在农业第一线上的农村干部脚踏实地,质朴无华,谦虚谨慎,办事认真,顶天立地干事业的英雄气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社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农闲时可以过星期天,平时上到书记,下到机关人员吃住公社机关,每天清早学习雷打不动,上午、下午各部门都是工作时间,公社两委开会,集体学习都不能占用工作时间,全部安排在晚上。有一次,时任公社书记的郭丁旺重感冒,需吃中药、输液,其他领导劝他到医院治疗,郭书记却带病坚持工作,郭书记母亲闻讯到公社劝其回家疗理无果后,为照顾儿子的生活,无奈在公社住了一个星期。老郭从西罗白大队调任公社党委书记期间,除到上边开会,白天很少在机关,经常能在各村的田间地头村庄看到他的身影,全公社各队都淌有他的汗水,留有他的足迹。在他的带领下,西谷公社各大队响应县委县政府普及大寨县经验的号召,大干快上,西谷公社达到《纲要》要求粮食亩产跨长江(亩产800斤)。西谷公社成为全省学大寨的红旗单位。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县、市、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参加全国农业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为了更好地利用幻灯宣传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事迹,公社党委批准电影队购买了一部上海海鸥牌120照相机,当时全县只有县委宣传部、县电影管理站各有一部120照相机,公社举行大的活动,召开大的会议都要安排我去照相。唯有开党委会没有照过相。1987年的一个晚上,我们电影队没有演出,妇女主任王永萍到电影队找我,说公社党委开会集体学习,想照一张像,我拿起相机到党委办公室,将对面王永萍坐的位置调整了一下拍了这张公社两委集体学习的照片,这也很可能是郭丁旺书记在西谷公社任职内唯一一张党委全体成员开会学习的照片。
老郭从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到县委组织部长,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职务变了,但他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变。他勤政廉洁,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家人,子女、亲戚安排工作,提拔干部。他的足迹走遍清徐县的山川沟壑,为清徐县的发展,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在那战天斗地的岁月中,老郭所做的点点滴滴都留在了父老乡亲的记忆中,他在清徐的发展史中所奉献的光辉业绩将永存。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今天,我们的党和政府需要更多像郭丁旺这样的好干部,农村更需要象郭丁旺同志一样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