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3087期 >2017-03-13编印

二叔来信
刊发日期:2017-03-13 阅读次数: 作者:康广宁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执笔往事,把岁月带走的故事,都刻在素笺上,宛若众多的繁星漫过无边的银河,浩浩淼淼,横无际涯。这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丁酉年新春,收到了远在兰州市二叔的来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鸿雁传书,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在我与二叔之间却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沟通方式,既传统又新鲜,每当我读着这些信笺,都有一份暖意在心中激荡。
  二叔名叫康进才,1932年2月,生于古老贫瘠的原平文治村里,自幼家穷,过着吃糠咽菜,饥寒交迫的清苦生活。人常说寒门出贵子,二叔虽然出生贫贱,但是自幼聪明好学,品质善良,从小就能给众人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兄妹四个人当中最懂事的一个,至今人们还口口相传着二叔,许多勤奋好学,仁义礼孝的故事。
  四五岁的几个小孩子,在别人家吃饭的时候去串门,二叔断然不进别人家的门,守规矩,懂廉耻。
  7岁念书时,因家中贫穷点不起煤油灯,二叔爬在灶火旁边借着柴火光认字,堪与凿壁借光的故事媲美。
  孩提时,他常常劝告姐姐弟弟,不要与村里面的赖孩子玩耍,深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10岁在离家25里的屯瓦村念书,穿着母亲用孝衣浆染改制的衣服,被伙伴们认出嘲笑后,断然削发明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944年12岁,冒着抗日的烽烟,在武工队的护送下,二叔步行500多里赴岢岚宋家沟,投身革命,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联在一起……在二叔的来信中,谈及上面这些往事,他这样写道:“我这一生,客观上是战争加贫穷,但主观上还是自己德智体素质差,早年失学当兵,后又患病,再加上贫困的家庭,所以我走的人生道路太坎坷了。”“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却没有被困难打倒,感受过许多痛苦,却没有沉在其中,不能自拔,并且在每一次困难之后,越来越坚强,在每一次痛苦过后,越来越豁达,越来越明白爱的含义,胸怀越来越宽广。”
  二叔与父辈们在国家的多事之秋,像一颗颗飞扬着的蒲公英的种子,在一场场人生的暴风雨中,飘荡抛洒,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从幻灭到冷静,从浪漫到理性,历炼了人生,知道了这个世界变化的真谛,是由众多的失意和得意组成,蓬勃的生命之花,靠着各自的坚贞和顽强,而结出硕大又坚实的成果,天道酬勤,无怨无悔。
  1946年7月,二叔考入离石贺龙中学,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分配到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作,当过会计、出纳、保管、押运。1949年进军大西北进入兰州,成为西北军区财政部的一员,1950年18岁的二叔已是营级干部了,由于为人实在,深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喜爱。1950年由于用木炭烤火,得了肺结核,不得已回到老家文治村养病,直到1955年10月才又返回部队,历任兰州军区服务社政治助理员、教导员。1966年受到文革冲击,挨过批斗,戴过黑牌高帽,大年三十家门上被贴白对联,满院子铺满大字报,1967年以后恢复工作,1983年光荣离休。
  回忆这些往事时,二叔自豪地写道:“我与经济打了一辈子交道,身边的人年年有因为经济问题,而被送去劳改的,而我自己洁身自好,一尘不染,没有半点经济问题,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我的座右铭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礼尚义,永远向前’。”那一份无求的境界,那一份高尚的品行,那一程艰难的经历,谱写出一曲可贵的人生之歌,在二叔身上,我读懂了淡泊明志,学会了宁静致远,体验了壁立千仞,领教了海纳百川。
  二叔参加革命早,立功提干早,工作处处走在别人的前面,但是二叔结婚成家却相对较晚,具体什么原因呢,从二叔一封封来信中,我读出了端倪,找到了答案,原来二叔是为了全力培养三叔念书考大学,节衣缩食,故意推迟了成家的时间。
  二叔虽然自幼外出,但是他的心里久久地惦念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接济着几位上了年岁的亲戚,三姨、二妗、大嫂,每过时节必写信问候,寄来钱财,牵挂着她们的养老问题,医保事项。
  二婶是兰州本地人,与二叔成家后,当了军区后勤部印刷厂的工人,1962年二叔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压缩家属回家务农,后来二婶当过环卫工,清洁工,一直没有正式参加过工作,如果二叔利用手中的权力,找找关系,给家属安排一下,只是小事一桩。但二叔却从未动过私心。二叔这种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品格,令很多熟识他的人钦佩不已。
  二叔曾在信中写道:“人的一生其发展规律和全部任务,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应报朴守真,涅而不缁,言信行果,谦冲克己,我们应牢记张澜的四免一戒:‘人不可不自爱,人不可不自修,人不可不自尊,人不可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我有一位二爷爷,名叫康履仁,是个文武全才,此人曾经在续范亭的抗日决死纵队当过连长,他于1949年以前被闫军的上级军官杀害,而杀害他的那个何炳于1952年被原平人民政府镇压。对于这段历史在写文治村史,康氏家史的时候,我天真地推理到:被坏人杀害的人就是好人,便给二爷爷冠上了一顶红帽子,成了英雄,二叔悉知此事后,连写几封信,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要求我加以改正,“写历史和做人一样,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关于红帽子的问题,假如不是现在提出,而是再过几年提出来,那时我们都不在了,恐怕就没人提醒和批评你了。写历史不是为了好看和炫耀,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正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看到二叔抑扬顿挫的用词,犀利的语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二叔那种“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精神,了解了二叔的良苦用心,懂得了祖上的光荣不讲或少讲,并不表示不存在,而且一个民族的自信又不能建立在祖上的光荣上,更明白了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做到什么,却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么的深意,因为,我们今天的心态,决定我们的未来。
  我的三叔名叫康进明,是我们康家老一辈人包括爷爷、奶奶、父亲、二叔、姑姑、姑父节衣缩食,鼎力培养的人才,是心脑血管的专家,医学副教授,他事业有成,医学精湛,是我们康家引以为豪的榜样,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饮酒过度,早早就星辰陨落了,只活了七十四岁,有人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他一生大概豪饮了一万斤酒。
  二叔在总结经验时,经典地写道:“一个人能走多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他能摆脱多少诱惑。”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周遭是一片急功近利的聒噪声,但我们必须懂得循序渐进,同时坚持不懈,才是一切事物生长的规律,任何一种诱惑,都能使一个人改变本真,然而这些物欲与贪婪终究是要离你而去的,也就是一时之欢,不属于自己本身的东西,不要强求,当到了无法负载这些身外之物时,悲剧也就酿成了。
  王世真院士说过这样几句话:“人的一生,体是基础,德是根本,然后才是追求学问与事业。”这段至理名言,经常被二叔用来自勉和教育后人,二叔自嘲自己;“在贫穷和疾病中求生,在愚昧和无知中探索。”
  二叔18岁患肺结核,回家养病,后来相继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支气管炎,2010年又发现肝上长了肿瘤,真可谓命运多舛,但是这些病魔都没有把二叔吓倒,他总是从容面对,泰然处之。
  二叔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痛苦是一所大学校,我的一生全在这所大学,已经习惯了,抗击大病,疏通血管,补虚弱。”“暂时稳定,带瘤生存。”“最近一段时间的身体状况似乎比以前还好”云云。
  看到二叔这样的心态,现状,我如闻淡淡幽兰,如睹春日青山。
  人生的道路上,痛苦和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是消极地面对,还是积极应对,是千般害怕,还是从容淡定,这将决定人生的暗淡与辉煌,值得喝彩的人生正是因为你在恶魔面前,依然能够昂首挺胸,谈吐自如。
  正是二叔的沉潜守静,内秀外敛,论事从不过激,作为从不逾矩,不卑不亢,从容淡泊,进退有度,朴素如常,才是战胜病魔的有力法宝。
  溪流因为有了阻碍,才会有歌声,人生的乐章因为有了各种困难,曲折,才变得壮美。
  现在的二叔,每天生活日程排得满满的,过的很充实,散步、锻炼、看书、学习、看电视,写信与老朋友聊天。
  所有这些忙忙碌碌,都是生命之树常绿的本能体验和生命价值理直气壮的表达,也在向这个世界证明着人性中善良,真诚,慈爱,温美,爽朗理应得到的回报。
  我由衷的感谢上苍,赐予我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衔惠含仁的二叔,更感谢那一封封怀瑾握瑜,古道热肠的长信,它指点着我的心路,净化着我的心灵。
  我也由衷地祝愿二叔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那几页我随手就能轻翻的信纸,却诠释着二叔对我的殷殷大爱,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心血的结晶,而每一封信于我而言都是一份人生的厚礼。仅这些,就能嚼味出“恩重如山”的感受。
  人生啊,一个优秀的生长环境,其背后的家庭一定充满尊重,书香与博爱,充满正能量,大人们不说是晓今博古,但也一定通情达理,知喻人生。唯有此才能人安茅屋静,心淡世路平。也唯有此才能暧暧内含光,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