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举世闻名,吸引着中外游客。而故宫博物院,旧称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有言说,故宫是所有中国人参观北京必去的地方,而对外国人来说,没有去过故宫,不算来过中国,去年国庆期间,我专程去了趟北京。
临进故宫,手拿早已购买的《游故宫自助手册》,一目十行翻阅着书中的介绍,按图索骥,存了包,取了免费的遮阳伞,租了电子导游器。使我在故宫中游览如鱼得水,非常方便得体。
行动路线,选择了中路游。从天安门进入后,尔后沿故宫正门(午门)进入故宫。放眼望去,所有建筑宫殿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红墙,黄琉璃瓦。屋顶上都有十二生肖装饰物。雄伟壮丽,一派金碧辉煌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
在明清两朝,君臣出入午门是有严格规定的。正中的门是皇帝专用的御路,铺砌着隆出地面拱形的青白石。皇帝出城入宫,都要从这御道上经过,这条御道没有在特定的情况下,臣子是不能走的。平时文武大成走东门,宗室王公走西门。在我过去的印象中,午门是斩首的地方,现在我才知道,那纯属民间误传。
从天安门一直游到神武门,一路有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我仔细观察,所有有门的地方,都并列着三个门,中间大门,两侧小门。再仔细看,每个门扇上,均有九排门钉,每排九个。这样每扇门上就有八十一个门钉。我不断沉思着,我们的祖先在修建故宫时,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九、八十一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象征着什么?
原来我们的祖先从故宫,直到北京城的设计都经过缜密的规划,里面蕴含着深奥的道理。老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的说法。内九是九道门,即前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按当时朝廷的规定和传统,出进崇文门的车,必须是酒车,酒意味着生发,而宣武门只许走刑车,这说明宣武门守着肃杀之气。从风水上说,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北方主收藏,要藏得住。那什么时候可以开呢?古代军队出征打仗和得胜归来的时候可以开,出兵打仗开安定门,得胜归来开德胜门。必要开的时候,必须有出有进。而外城的七道门户,正呼应天上北斗七星之数。
再看北京城的主轴线,是一条南达永定门,北至鼓楼的南北垂直线。纵贯北京城的中心,全长十五里。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边是皇帝祭祀土地和谷神的社稷坛(中山公园)。这条线长度取“十五”这个数字,是以《洛书》纵向配置的中间三个数字“九、五、一”为依据的。
东方从春,主生。因此,凡属文化文治方面的宫殿设施都在东侧;而西方从秋,从金,主杀,所以凡属兵刑、武备方面的宫殿设施多在西侧。如文华殿在东,武英殿在西。明朝时期,文武官员举行大朝时,也必须按照“文东武西”的规矩站岗值班,不得有半点差错。
从北京城的布局来看,以乾清门为界,把北京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外城,为乾,为天,为阳,是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宏大、壮观,表现出阳刚、雄壮、恢弘的气势。充分显示了皇权的尊严达到神圣与至高无上。我想,这门扇上的“九”、“八十一”也许是皇帝子孙们代代都可以顶天立地,登峰造极的意思吧。
而内城在北,为坤,为地,为阴。是王公子孙皇帝家属居住的场所。像太后们的西华门内的慈宁宫,从金、从收,暗示着太后们已经是人生的秋暮。内城区域内的宫殿,普遍小于外城,作为日常生活居住的场所,空间组合紧凑,使居住的宗室王公们感到安全,舒适,处处表现出阴柔、和谐的意境。
外城呈扁圆形,略宽;内城为正方形,略窄。外臣是内城的屏障,这也符合古人所说的“天圆地方”,乾坤照应,阴阳合德的象征。外城东南角呈曲折突起伏状,内城西北角呈洼陷状,东南为兑卦方位,兑为泽,西北为艮卦方位,艮为山。这正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的象征。
如果再追溯到明代当时的情况来说,从城门的配置来看,外城有七门,为少,为阴之数;内城有九门,为老阳之数。那么,为什么内城用九,外城用七?这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必经之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里,天子居“九五“之尊位。所以内主外从,内城的城门配置,南为奇数,为阳,北设九尺九寸;正是老阳之数的体现。这些情况都说明,在城门设计和配置上,都是以《周易》的阴阳八卦思想为理论做基础的。
我们进一步从“五坛”的配置上来看,就更清楚了。所谓五坛,即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天坛是天子祭天的地方,它在北京城的南端,在外城的里侧,建筑形状是圆形的。地坛在北方,在内城的外侧,建筑形状是方形的,这正符合“天圆地方”的古老思路。日坛在东方,月坛在西方,他们都在内城之外,社稷坛在内城中央。日坛,月坛,社稷坛一样,都是方形的。五坛的配置同样也是以八卦乾坤阴阳理论为基础的。
回过头再来想,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呢?原来,古老的天文学家认为,紫薇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移,应是天帝的居所。称为紫宫。古代的皇帝又自称是天帝之子,也就是真龙天子,在地上的位置也应如同紫宫一样,位于帝国之中。四方归顺来朝,如众星拱卫北极星一样。又由于皇帝居所戒备森严,皇帝高贵尊严,而视为禁区,所以故宫也叫紫禁城。
为了进一步饱览故宫胜境,景山公园是极好的去处。在游览故宫的次日上午,我登上了景山公园的最高处,极目望去,鸟瞰整个故宫博物院,庞大的建筑群美不胜收,我利用相机拍摄了一段景致,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零星小雨,天雾蒙蒙的,但丝毫不影响我游览的心情。从远近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领略了首都北京城故宫博物院的风光。同时也可以看出,故宫及整个北京城都是严格按照《周易》八卦,五行思想为基础,以封建宗法礼制设计和规划的。
古老的建筑内涵是如此的丰富和高深,听说近代的建筑人民大会堂,不管春夏秋冬,里面四季如春,寒暖宜人,随便坐在礼堂里哪一个座位上,听到的声音都清晰悦耳,这些都不得不归功于对通风量、声波传递等一系列的准确计算。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好留下小小的遗憾,未能去亲身感受。试想,水立方,鸟巢的建筑,经过千百年来的进展,其中的建筑工艺,科技含量,有多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