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县域*采风总第3069期 >2017-01-23编印

老有所乐翰墨香
——记醉心书法的耄耋老人李星德
刊发日期:2017-01-23 阅读次数: 作者:常金柱 关春贵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位鬓发花白的老人,一段醉心书法的故事,演绎了精彩的晚年生活……在徐沟地区,他是享誉本地的书法名人,从儿时对书法的热爱,到如今的传道授业,当你走近这位老人时,就可以感受到他的“花甲之年不言迟暮,一腔热血倾注笔端”的豪情。这位老人就是83岁的李星德。
  翰海无涯苦作舟
  李星德老人,是徐沟镇庄子村人,是徐沟老年大学书法班的授课老师。他从小执笔习练书法,七十余年,笔耕不辍,书法成了他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小学开始,在老师父母的教育熏陶下,李星德就爱上了书法,那时,家中贫困,买不起更多的笔墨纸张,他便以树枝作笔,沙土作纸,经常临摹比划。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夏伏酷暑他总是很认真的练字,并常以柳公权“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的故事勉励自己,以至放弃了许多玩耍时间。每每看到报纸、牌匾上那些书写漂亮的字,他都如获珍宝,反复琢磨研习,直到心领神会。在太谷榆次读中学期间,他更是把书写板报、标语、请柬当作自己练习书法的好机会,一笔一划、从不马虎,1958年至1962年,在榆次市建设局、市委工作期间,稍一有闲暇他便挥毫泼墨,勤奋习字。
  1963年,由于政府政务工作繁忙压力大,加上他废寝忘食,操劳过度,不慎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胃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他不得不辞职回家诊治疗养。病情稍有好转,便找来许多书法字帖,翻阅、研究、临摹,完全沉静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体力刚有恢复,他便又拿起心爱的毛笔,一丝不苟的练习起来,所有的琐事,病痛,完全抛于九霄云外,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他常说:是书法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几十年的不断习练,如今,李星德的书法已经有了独到的功力和水平,他对楷书和行草都很擅长,创作出许多很好的作品,深受同行的喜爱,并多次获奖。
  书法为民情无限
  在回村养病期间,李星德得到乡邻们热情的关怀和帮助,这让他愈发热爱这片无限留恋的故土,热爱质朴淳厚的乡邻,他成为村子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特殊社员”,特别是他那一手龙飞凤舞的漂亮毛笔字,更是深受村民们的敬慕。村里有啥事,人们都愿找他帮忙,村里的婚丧事宴,谁家上梁盖房,乔迁新居贴喜联,以至村里更换标语,他都是一马当先,特别是春节临近,全村人都愿找他写春联,虽然每天他都忙得腰酸腿困,但他仍手不离笔,乐此不疲。
  1968年,村里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李星德既是校长,又兼带语文课。为培养传授学生的书法知识,他特意增设了一门书法课,倾其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导学生。他从最基本的入门知识讲起,从坐姿、握笔的姿势讲到起笔、落笔和下笔的顺序。在课堂上,经常握着孩子们的手教他们书写。由于他的辛勤培育,学生的书写能力进步得很快,也使庄子村的书法教育走在了前列。当时带动了整个公社学生的书法学习,使当地的书法艺术重新绽放光彩。“神采书法纸上学,字迹翩翩巧能言,欣逢盛世颂党恩,春风化雨洒人间”。书法不仅是艺术的珍品,更是传递道德的工具,李星德在写书法时,时刻不忘德字当先。他在红白理事会帮忙写婚事请柬,革除了古涩难懂的旧词句,换以吉祥喜庆的通俗语言,特别是在封面请柬两侧,写上天赐良缘,百年好合,乘龙快婿,花好月园等词,优美的书法字体与喜庆的内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写的新颖得体的请柬,成了徐沟地区邻近村庄效仿的榜样。在为村里写标语对联时,他常写“村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等大力宣传以和为贵的良好社会风气。
  特别是今年在为徐沟中学七十周年校庆写的书法作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驰马,易放难收”,恳切勉励学生,放弃杂念,静心发愤读书。作品中有大、中、小三种字体组成,布局新奇优美,字体庄重有力,许多教师羡慕不已,多次找上门,拜师学艺,因此,他的学生中,有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们,还有三四十岁的教师们,他既教书法知识,又将德育渗透其中,成为德艺双馨的书法艺术家。
  书法养老乐无穷
  “站在夕阳道,壮志仍未消,尽舞如椽笔,挥毫指路标”。2014年,徐沟老年大学成立,李星德被聘请为书法教师,由此,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自担任授课教师后,李星德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了,写作品、交作业,准备授课内容,他忙得不亦乐乎。回家后,大脑里时而飞舞着古圣先贤的神采字迹,时而辉映着班里白发苍苍的学员细心听讲努力学习的渴望面孔,自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后,孓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寂寞空屋又变得温暖欢乐起来。
  在授课过程中,李星德发现,教学确实不易,书法班里,学员文化差异很大,有的同学作品被兰州全国书法家协会选中,有的曾在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大赛中获银奖,可有的却是初次握笔,从零开始,而且学员间习练的字体不同,有的书写楷体,有的书写隶体,还有的书写行草,这样在教学与指导中需付出的精力很大。李星德除分别讲授外,他提纲挈领,抓大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细讲,他重点要求学员在结构上求稳,笔划上变活,布局上合理等几方面下功夫,力求达到作品全篇形态上整洁美观神采。他在细心教授横竖瞥捺如何书写的同时,再次强调,初学者一定要临贴背帖看得要细,看完要记,否则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一事无成。每年冬天,教室没有暖气,书法班的同学便分成四组,每周三在学员家中交一次作业并点评交流,每月月底在徐沟东南坊大队活动室集体展阅点评,李星德常常为本组学员辅导完后又去其他组指导,学员们高兴地说“每篇作品老师查,七分鼓励三分夸。前拉后推向前走,书法班里情意长。”
  在李星德等各位老师的热情传授帮助下,徐沟书法班学员们的学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2016年,县书法协会组织的葡韵墨香绿源杯书画撮影展,全班21人的作品就有11人作品被选中。特别是写字基础差,握笔手抖心慌,臂疼耳聋志如钢的侯春花老人的作品,再次被选中,她激动地表示这都是李星德老师精心辅导的结果,每次检查作业,李老师总是一笔一划地点评示范,鼓励鞭策让她逐步掌握了书法知识,享受到了书法艺术带来的快乐幸福。
  有人说,书法笔力的“内美”关乎个人的修养和追求。一个人的气质、涵养、情感的不同,也造成了“笔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今,这位83岁的老人,仍然沉醉于书法艺术中,老人始终以笔墨纸砚为伴,在老年大学过着翰墨飘香的快乐生活,不仅精神生活充实,身体日益康健,还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呈现出夕阳无限的美好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