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中师大参加乡村教师国培计划的十天培训即将接近尾声,再一次回味、梳理,满满的收获却又有几分不舍。对于综合实践这门课程,可以说我是爱着的,爱这样的课程带给孩子们的成长与收获。这样的培训,对于我来说,真的就像是春雨沐浴大地,又像一缕清风打开心头的那些纠结和困惑。
沈旎老师的讲座,是我拿到培训教材最期待的讲座,因为第一次听沈旎老师的讲座是在太原的培训中,她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气质,深深感染了我们,而她专业的综合实践理念的引领、方法的指导,带给我的又是一种感动。
“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这是沈旎老师今天讲座的主题,她从一个个实践操练,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综合实践,用一个个真实的例子让我们知道课程与活动的不同之处,什么样的综合实践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是各门功课的整合,它是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是研究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它不同于简单的活动,作为一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怎样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其实并不是难事。我们并不缺少综合实践的素材,缺乏的是课程意识。比如,我们学校里举行的各种活动:绿色植物园的种植、每年寒暑假里的技能展示、灯笼的制作、科技发明和小制作,好多好多,都可以用综合实践课的理念来进行。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够达到有“真实的任务、完整的过程、明确的要求、多样的支架”这样引导学习去进行活动,就把活动变成了综合实践课程,因为只有有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意识,才会重视学生的研究,自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做出成品,才会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教给、学会。就如“科学家在研究和观察一个现象时,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工程师看待这些现象时,认为世界是可以创造的”,我们的孩子的创新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在这次培训中,听到最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创客”,这是如今社会最为流行,其实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无不存在创客的影子。创客是有这样的精神的人“1.主动创造、而非被动接受;2.鼓励分享合作、而非竞争;3.从乐趣出发,动机不断电;4.任何想法都可以做出来”。结合我们的各门功课来看,每门课程中都有这样的素材。怎样具有创客精神呢?这就需要用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去进行教学。
老师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方向和位置,你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这一知识,在各门课程里都有,语文课程里有,在数学课程里有,在品德课程里有,在科学课程里有,而当问孩子们你们学校的东在哪时,孩子们却一头污水,指不出正确的方向。语文老师认为,孩子们会写这几个字就好,数学老师认为能在考试时答出来就好,品德老师认为,课程很紧讲过就好,真正的能力,学生还是无从掌握,如果放到综合实践课程里,则会重点让学生从实践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成为自己的技能。台湾一个小学六年级,孩子们毕业证书的发放,不是简单的颁发,而是校长将每个孩子的毕业证放到学校各个不同的位置,让孩子们想办法去寻找自己的毕业证,通过各个关卡最后才能获得。还有一个学校,会把开学的书本,让学生利用各种物理等方法运到五层。综合实践不是单向的学会,而是以项目为轴的多维度融合。
沈旎老师说:“教育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家长、老师、校长、校工、教育行政官员等等。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如果教育能够拥有哪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又不计较利害为教育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尊严、能够知道教育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放弃的人,如果教育拥有这样头脑和灵魂并尊重这样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对教育有信心,明天会更好。”
有些东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将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