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清徐*要闻总第3057期 >2016-12-23编印

婆婆的“贴身暖棉袄”
——记徐沟镇南尹村吴巧爱
刊发日期:2016-12-23 阅读次数: 作者:张晓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在徐沟镇南尹村,说到慈孝的好媳妇,人们都会想到吴巧爱,夸她是“婆婆的贴身暖棉袄”,夸她是一个16年伺候婆婆、不离不弃的好媳妇,是一个为了家庭、不辞辛苦的好母亲。
  1980年,24岁的吴巧爱走进了贾俊生的家庭。公公去世后,婆婆不堪打击,得了重病,不能下地。这可急坏了吴巧爱。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吴巧爱四处求医,悉心服侍老人,每天还得下地干农活。当时南尹村兴种枸杞树。这种农活比较繁琐,春剪枝,夏采摘,三伏天得亲自一粒一粒的采摘、晾晒。重活缠身,吴巧爱从不灰心、从不抱怨,而是统筹安排,把“日程”排得满满的。每天天不亮,她早早起床给卧病在床的婆婆擦洗身体、更换被褥、清理污秽,然后,赶紧给一家人做早饭。婆婆吃饭比较细,吴巧爱总是能顺从,老人喜好吃啥,吴巧爱就细心给做点啥。等给婆婆喂完饭,巧爱才简单吃两口,匆匆忙忙赶到地里摘枸杞。临近中午,她急急忙忙赶回家,再按婆婆的喜好做中午饭。领居们都说:“你每天累死累活的,那么用心干什么?”她总是笑笑说:“我自己的亲生母亲走得早,我早已把婆婆当亲妈一样看待,况且老人能动的时候,为儿女们付出了很多,现在不能动弹了,我就顺着点她,让她老人家高兴些,‘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么,咱也有老的那一天。”
  她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儿子贾伟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面对高额的学费,懂事的儿子打算放弃学业。她劝导儿子说:“学业最重要。家里有我和你爸,你安心上学,不用操心。”儿子大学期间,是吴巧爱最辛苦的几年,一边服侍卧床的婆婆,一边种枸杞树为儿子赚学费。每到秋天枸杞变卖后正好赶上儿子开学交费用,而吴巧爱的手,早被枸杞树刺得伤痕累累。因为种枸杞树过于繁重,后来,村民们纷纷砍伐,改种玉米、高粱。可吴巧爱却一直坚持到儿子大学毕业,如今,儿子已经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了。
  在吴巧爱的影响下,儿女们都懂得了“孝道”,回到了家里,总是把最好的吃喝孝敬给奶奶,连三岁的小孙女,都是一有了好吃的,先给病榻上的老奶奶吃。现年88岁高龄的婆婆,不知被感动得掉过多少次泪,她逢人便说:“看看我家,四代同堂。我能有今天,全靠俺媳妇,我在床上16年,俺媳妇伺候了我16年,亲闺女也不过如此。我能有这样的好媳妇,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