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凡人*故事总第3055期 >2016-12-19编印

黑暗中你给我一盏灯
—我和县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苗婉清的故事
刊发日期:2016-12-19 阅读次数: 作者:王晓媛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曾几何时,我的QQ邮箱里多了个“重要联系人”,用鼠标点击开来,”目录”栏里,我与一个叫“小清”网友的往来邮件一一呈现眼前,邮件整整五页,最早的则是2013年6月2日,这些邮件大多是我和她的心灵互动,读这些邮件,你会发现,邮件里的我时而像一个满腹牢骚与委屈的怨妇,时而像一个滔滔不绝捍卫自己人生观点的斗士,时而像一个初出茅庐的的愤青,时而像一只温顺的绵羊,时而像一个温婉可人,知书达理的淑女,阅读回复的邮件,你会发现,抚慰、激励与理解充满着每一封回复邮件的字里行间,透过我的文字语言,走进我的内心,读懂我、理解我,接纳我的困惑、焦虑和彷徨,支持我正确的观点,激励我走自己选择的正确的路,说出我语言文字背后折射出的隐忧,就是她给回复所有邮件的主题。
  “小清”本名苗婉清,是清徐县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俗称”心理医生”。
  初次听说“小清”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时前夫还健在,一次,我到前夫的钉鞋摊边闲坐,与城建局宿舍的丁秀珍阿姨在聊天中她无意中提及,作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心理医生,小清曾经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跟随中国抗震医疗队奔赴汶川,为灾区群众做心理辅导。之后,在一个阴雨天前夫出外小赌怡情深夜不归,我着急上火,与之大动干戈而伤心欲绝,好久心情郁闷,食欲不振、夜不能寐。那一刻,我想到了心理咨询,当我打电话到大哥家向侄儿索要爸爸曾经的对门龙叔叔的电话号码,计划进行询问时,侄儿的一番说辞使我暂时打消了进行心理咨询的念头,之后的第二年冬天,前夫又一次故态萌发,气愤不过的我心绪烦乱非常,再次想到心理咨询的我第一次走进了县人民医院爱心访谈室,第一次见到了小清。
  初见小清,清秀的身材,和蔼的面容里透露出一个心理咨询师特有的气质与医生的儒雅风度,同她一起走进爱心访谈室,同她近距离面对面,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我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心理咨询师一见如故,我第一次向一个不熟悉的人打开心扉,倾吐心声,袒露心事,说到伤心处,我悲痛欲绝,在泣不成声中几度哽咽,每每此时,她那双纤细的手便轻轻地放在我的胸部,轻轻的为我按摩、揉搓。之后她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我画一个轴,在这条轴上,凭借回忆与记忆,标注我三十九年生命轨迹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后来,生活的繁琐使我无暇再顾及心理咨询,但我和她却熟悉起来,以后路上偶尔的邂逅相遇,彼此间相视一笑。相互简单的问候使我对她的好感不断加深。
  之后不久,前夫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惨淡的家境以及来自亲人的误解与冷漠使我在心理憔悴中痛不欲生,就在祭奠前夫去世百日的当天,极度痛苦绝望的我再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并付诸行动,吞下了一瓶降压片,后经医院医生抢救,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我依旧没有摆脱轻生的念头,身体活下来的我心如死灰,整日在郁郁寡欢中愁眉紧锁,残疾的身体、孤独脆弱的心灵、惨淡的家境以及寄人篱下的生活现状、几次情感的受挫像一座座无形而坚实沉重的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不断积蓄的压抑使我本就创伤累累的内心更加郁闷,复杂的情感积蓄心间,无法倾诉,更无从宣泄。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我又一次来到县人民医院,走进了小清当时工作的中药房,那天她的工作量好像特别大,她一直忙碌,我一直等,等她忙完,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中药房的其他工作人员陆陆续续的全部走出,此时中药房里就剩下我和她,她一句简单的询问打开我封闭已久的心扉,当我张口向她倾诉的时候,却已经哽咽得泣不成声,我说我生活的很失败,她问我什么是成功的人生时,我回答出了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完整的家和一份收入不高,但足以使一家衣食无忧的工作的时候,她告诉我人生中许多东西都是我们所不能掌控的。在交谈中,她得知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时,她说她想看看我的日记。一向不希望别人看自己日记的我此刻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并把我的QQ号和邮箱网址告诉了她,我让她有空的时候自己打开看,她说,日记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她没有窥探别人隐私的习惯,我给她发过去就大不一样了,说明这些东西都是经我审查后允许她看的,她要我把我的日记发送到她的邮箱里。
  第二天下午,我断断续续地用五个小时的时间把自己写在邮箱“记事本”里一年多的日记发送到她的邮箱里。
  第三天,我打开电脑,登录QQ,看到了她“蓝天笑脸”的头像伴着“嘀嘀嘀”的Q友声闪动,我移动鼠标,点击“即时信息”,一行文字出现了,她邀请我进她的QQ空间看她发表在那里面的日志,她说,那篇题为《十二封邮件》的最新日志是写我的,要我务必看完。
  我进入她那名为“心灵驿站”的QQ空间,点击日志,那篇题为《十二封邮件》的日志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滑动鼠标,细细品读她的文字,领略和感知这位心理咨询师的文采和文字魅力,感受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时,看到了她对我的印象,在这篇日志里,她说我是一个身体残疾,却灵魂自由的女性,她说我渴望与人平等交流,渴望真爱和尊重。当我看到这样的文字,这样的语言,感动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个真正懂我的人,似乎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她这样,走进我的心里,知我、懂我。
  之后,她开始对我进行心理辅导,我和她熟识起来,每每登录QQ,听见“滴滴滴”的声响传来,看到那张署名“小清”的蓝天白云笑脸的头像闪动,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点击开来,一长串的文字出现在信息框里,我细细品读,富有感染力和充满说服力的语言清新明快,字字句句直指人心,读来朗朗上口,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发人深省,令人折服,仿佛一个哲学家用简明扼要而形象生动的语言为一个一字不识的人阐述人生的道理。读着她发来的每一段文字,俨然和煦的阳光渐渐照进我心灵每一个阴暗的角落,似缕缕清风吹散笼罩我心头的阴霾,不断地为我打开心中一个个难解的心结,引领着我逐渐地走出心灵的误区,逐渐地使我的心态趋向健康。每每此时,相见恨晚的感觉便从心中油然而生,我在想,倘若我能够早些与如此善解人意的小清结识,早些得到她的心理干预,早些心灵救赎,也许我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QQ聊天互动后,我的心情逐渐地好了起来,从丧偶之痛的痛苦阴影中逐渐走出的我,与太谷前男友开始了交往,一天,我就再婚后将拒绝哥嫂定期给予生活费,要和男友在共同生活后独立支撑家庭,我要汲取与总结同前夫在十四年婚姻生活中的经验与教训,让对方学会承担的同时,使自己学会生活的主张,与哥嫂在沟通中观点再次产生分歧,我们在各抒己见中唇枪舌剑,依旧无法说服哥嫂认同和接受我的观点,支持我,尝试着让我按照我的意愿生活,逐渐的摆脱他们每月固定的给予我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的想法而不欢而散,送走了哥嫂,我愤然将此事写进了日记,写完日记,悲愤,困惑、失望等纷繁复杂的情绪依旧难以平复,想着同小清聊聊,发送即时信息进行及时沟通,可是,愤懑的情绪依旧如同事件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无法重提,更不愿意在复习悲伤中强化不幸,于是,我将那篇日记发送到了小清的QQ邮箱里,两封往来邮件中,我用文字详尽而充分地表达了我再婚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日过上相对独立,有尊严的生活,表达了我希望在第二段婚姻中,能够真正地实现“我的生活我做主”的愿望。她终于认同并接受了我的观点,在回复的邮件中,她这样说:“温柔地坚持你的观点,祝你成功”寥寥数字,使我无比欣慰。我第一次感到,说服别人,使别人认同和赞许自己正确的观点和主张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
  自此,我开始了与小清长达三年之久的邮件往来。
  痛苦的时候,纠结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寂寞的时候,我都会打开电脑、登录QQ、点击邮箱,敲击键盘,通过文字语言向她详尽地诉说我内心的隐忧、痛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邮件写好,点击“发送”后,我要么给她打个电话,要么通过QQ留言告知于她,她总是在第一时间点击阅读后,给我回复,流畅的文笔,简明扼要的文字语言使我读后在茅塞顿开之时心明眼亮,阅读她回复的邮件,犹如在欣赏一篇篇富有人生哲理与生活韵味的优美杂文,荡涤心灵的同时,一种美的享受油然而生。她回复的邮件,总是首先对我的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和正确的观点予以充分的肯定,并给予鼓励和支持,鼓励我在与亲友的观点和意见产生分歧时要冷静,做到不卑不亢,温柔地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主张,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一次,她在回复的邮件中这样说:“我很喜欢用书信的方式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虽然少了互动,但是多了一份冷静与思考,经过冷静的思考,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更加接近于你的内心”这段文字,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之前,我曾无数次地以这样的方式同亲友进行思想沟通、情感交流,被亲人无数次否决后,我把真实的内心情感之门向他们关闭,久而久之,我俨然一个孤独症患者,许多时候,我能够体会到不同情况下亲友的无奈,纠结与困惑,而身边每一位亲友却无法走进我的内心,体会和感知我的无奈、纠结与困惑。在他们的心目中,我简直就是一个偏激、固执,不可理喻的“怪物”。此刻,我通过书信的方式,用文字完整而详尽地阐述我的观点,充分的情感表达后居然得到了她的认同,好的想法,正确的观点,以及对生活中许多事情的独到见解得到了她的理解、支持、认同和肯定,寥寥数字,短短几语使我心灵倍感温暖。之后,痛苦时,困惑时、欢乐时、我总会想起小清,打开电脑,登录QQ,点击邮箱,敲击键盘,给她写信,敲击键盘,将自己心中的喜乐哀忧通过文字详细地向她倾诉,她总是在不厌其烦中一次次的给我在回复的邮件详尽地解答,鼓励并支持我温柔的坚持并勇于实践自己正确的观点,正确的理解和对待亲友对我的不解,面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详尽的阐述与完整地表达仍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求同存异和温柔的坚持,让事实说话,让时间证明不失为一种应对与亲友间由于对事物看待的角度不同而产生分歧的良策,用积极的心态、言行一致、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和处事风格去应对、理解与化解同亲友由于口语交流困难而产生的误会和产生的分歧。每每读她发来的邮件,那流畅的文笔与富有说服力的语言透露出的人生哲理令我在深思、反思,领悟与醒悟后耳目一新,读她发来的文字,回复她发来的邮件简直就是通过网络,与一个艺术底韵浓厚的语言大师和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进行文学艺术交流和思想沟通,大有“看君一封信,胜读十年书”的心灵荡涤之感。长达三年的QQ互动,两年多的邮件往来,小清对我的了解逐渐加深、我和小清建立了似乎情同姐妹的朋友关系,在QQ聊天中,在邮件往来中,她还不止一次地向我提及:“媛媛姐,你的语言很美,把它用在向我诉说对生活的爱恨上实在可惜,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你不妨写写身边的小快乐,哪怕只是一点点”,就是她的这段话使我又一次发现了自己残缺生命中所蕴藏着的巨大潜力,曾经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的作家梦又一次在心中萌动,泯灭已久的写作激情又一次被点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我为什么不能像儿时那样,发现和感知生活的美好,然后用文学爱好者的眼光、思维和手笔去发现、审视和记录呢?为了儿时的作家梦,我至今不也还在笔耕不辍吗?每每写完一篇日记,在修改润色多次后,自我感觉良好之时,那种兴奋、那种愉悦是我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都无法企及的。小清的鼓励和肯定使我重拾自信,我又开始了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发现美好,打开电脑,敲击键盘,用激情与文字记录美好,描述美好。就在今年高考前夕,一篇《愿妈妈的爱伴你左右——写给我参加高考的女儿》终于在《清徐报导》刊登了,拿到报纸,看着那变成铅字的文字,我和亲人沉浸在万分欣喜中。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感激三年来持续关注我、开导我、支持我、鞭策我、鼓励我的小清啊。
  小清,谢谢你,在属于我的美好消失殆尽后,能够与你相识相知是我的福气,是你帮助我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有了你的帮助,我已经在自己的精神废墟上站立,在重塑崭新自我的同时,在心灵深处重新构建崭新的精神大厦,还有一段美好的未来等待着我去铺就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