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儿童一入幼儿园就应该开始正规地学习文化知识了。其实幼儿园是儿童的乐园,目的是让年幼的孩子聚在一起社交、游戏、玩耍、唱跳,使孩子们从中学习待人接物,克制自己,理解别人,适应社会。
一些成年人常常片面地以为,幼儿入园就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许多父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拆散玩具,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但是孩子总是不听话,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所以,他们就可能在今天接受别人帮助时说了“谢谢”,明天又忘了,可见幼儿并不适合于规矩太多的学习。
儿童是好游戏的、好奇的、好动的,当孩子们在花园里捡拾些石块敲击观摩时,别指责他们是顽皮,在偷懒,在外面嬉戏荒废学业,其实他可能正在学习,正在受教育,因为他可能正凭着他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去欣赏,去鉴别这块小石头。他可能没有石头的学术知识,不懂这块小石头的专有名词,但凭着他的感觉,他会认识这件东西和别的东西不同。如果拿木块相比较,他会知道石块比木块重,比木块结实,颜色与木块不同。这种由兴趣而引起的、自发主动的学习精神,正是求之不得的优秀学习态度,这比父母的说教,老师的讲授深刻得多。如某孩子在地上观看蚂蚁,做父母的与其喝止,不准他玩弄,不如就利用这现成的教材,跟孩子一起观摩,一起研究,拿来看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头部是在哪里?它住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些什么等等。有疑问的去发问,有不懂的去思索,甚至一起到书店或图书馆翻看书本。假如孩子只会看图不会识字,那就更应该趁这机会讲解给他听,并让其知道会读书、会认字的好处,读书写字是研究学问的工具。所以,幼儿不是消极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在游戏中,儿童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又慢慢地被内化为思维活动。相反,让儿童静静地坐着学习,对他们的成长不会产生持久的作用。只有让儿童通过积极应对环境而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保持。
总之,游戏是幼儿学习最好的形式。无怪乎克鲁普斯卡娅说:“游戏是学习、劳动,也是一种严肃的教育形式。在游戏中同样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做父母的决不能轻视游戏的作用,而应积极引导,并亲自参加到游戏中去,和孩子一起玩,从而更有效地让孩子学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