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研究总第3049期 >2016-12-05编印

传承优秀文化DNA(基因)全面提升核心价值建设
——赴重庆忠县学习交流忠文化浅议
刊发日期:2016-12-05 阅读次数: 作者:马鸿雁 李永红 张月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种文化,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便有了全球性;一种文化,传承古今而不衰,它便有了历史性。关于文化,笔者以为,其生命力之强盛、之恒久,必得有其大视野、大格局,方能根深蒂固、方可枝繁叶茂,修得正果!一种文化,必得拓展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承载人类共同信仰,其本身价值才更具含金量。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忠文化始终是激励人们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始终是战胜艰难险阻、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柱,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
  11月18日-23日,我们来到位于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参观考察了人民解放纪念碑、渣滓洞、白公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全国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忠县,感受着巴渝之地遍地挂果的忠文化,精神与思想瞬间得到一次洗礼与升华。下面,就本次考察心得启示及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建议与大家交流分享、共同研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16年10月31日,在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要挖掘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从党的十八大、省党代会关于文化的阐述中,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为此,对于我县当前重点推进的忠文化建设,笔者首先从其对于国际亦或人类社会的意义,来探讨其弘扬的必要性。
  当前,清徐县结合地域特色,循着贯中故里三国文化、清徐忠庙狐突庙、赵氏孤儿的传说、北村大王庙的故事等文化遗迹,深入挖掘清徐元素中的忠文化、忠文化中的清徐元素,着力于打造忠文化这一凝心聚力的区域文化核心要素,着力于缔造忠文化这一沟通世界的品牌文化思维桥梁,为建设文化强县,筑牢精神基座,丰富三晋文化,助力清徐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供新引擎、新支柱,为全面提升清徐县综合竞争实力积极作为。
  “忠”最早产生于春秋时代。后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忠,敬也。“忠”的最初意思是对所有人、所有事尽心竭力,没有二心。做到这两点才能称为“忠”。
  与时俱进的忠文化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相承相容,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忠文化包含的忠于国家、忠于事业等精神是一致的。
  放眼全球,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均能找到因忠文化心灵相通的地方。
  “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八公是一条日本的秋田犬,也是东京大学一位教授的宠物。每个工作日的下班时间,八公都会在涩谷车站欢迎主人下车,然后一人一狗一起走路回家。然而,1925年的一天,大学教授得了脑溢血死亡,八公并不懂主人已死还是一直在车站等着主人回来。八公在涩谷车站等了九年,最终成为日本人眼中忠诚的典型。在他死后,人们在涩谷车站前面为它竖立了一尊雕像,作为对这只忠犬的纪念。由此可见,忠文化的内涵已经超越了人类乃至直通于大自然的美德。
  在美国,奥巴马在上届连任总统的胜选演讲中讲到,“只有爱、宽容、责任感及爱国之情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自由”,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败选演讲中也指出,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诚实、仁爱、正直、爱家”这些恒久不变的信念之上。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都强调了仁爱、诚实、爱国、爱家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在美国备受推崇,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共同追求。这些世界人民公认的价值观,与忠文化所包含的忠于国家、忠义、忠诚、忠信等品质,也是相近相似的,可以说忠文化集聚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同样养育着一方人。
  受三晋文化滋养的三晋儿女,积淀了太多三晋文化的遗风余韵,对萦绕着、支配着或影响着我们的三晋文化,或偏爱之于颂扬,或批判之于继承,或离经之于叛道。然而,谁也不可否认,“忠”、“义”思想在三晋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三晋文化的发展。那么,到底是三晋文化因为有了“忠”、“义”思想而灿烂,还是“忠”、“义”思想使三晋文化得以辉煌,这些对我们都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忠”、“义”思想在三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始终都是无法动摇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其影响之深远,也是无可比拟的。
  由此可见,作为三晋儿女的清徐人,挖掘忠文化,弘扬忠文化,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忠县经验的文化探析
  开阔视野,放大格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挖掘清徐元素中的忠文化,忠文化中的清徐元素,既是我县文化强县以文会文、以文兴业的一次文化之旅,更是我县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山西要挖掘‘五大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的忠实践行。
  忠县既是忠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忠文化的繁衍地。在这一以“忠”命名、被誉为“忠义之城”的南方小城,我们实地考察了该县传承2000年来的忠文化发展史。在这里,我们观看了该县忠文化纪实片《忠-城》,听取了该县文化界专家领导谢晓明、陈波、曾先龙、林亚才、秦勇、李凤莲等关于该县忠文化的历史渊源及深刻内涵;并观看了以关羽忠义故事为内容的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烽烟三国”、参观了白公祠、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忠县博物馆……在这里,我们重点就该县忠文化的由来、挖掘和弘扬两方面进行考察。
  一、忠县由来及忠文化的薪火相传。
  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的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其忠文化源远流长、享誉华夏,极具典型性、代表性。公元前400年,巴国将军巴蔓子刎首留城,体现了对巴国的忠。三国时期,巴郡太守、临江县老将严颜“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反映出对信念的忠。唐贞观8年,唐太宗感怀巴蔓子和严颜“底边巴徼、意怀忠信”,钦赐临江为忠州,民国二年改忠州为忠县至今。
  公元780年至818年的38年间,唐王朝先后将3位宰相和大诗人白居易贬到忠州为官。780年(唐建中元年),宰相刘晏被贬为忠州刺史;795年(唐贞元十一年),宰相陆贽被贬为忠州别驾;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宰相李吉甫被贬为忠州刺史。公元818年(唐元和十三年),“江州司马”白居易被明升暗贬,溯江而上就任忠州刺史,820年奉诏回京,官拜司门员外郎。在忠州短短两年,白居易以兼济之心造福一方,留下了许多亲民爱民的故事和百余首传诵至今的忠州诗词。
  从古到今,忠县文臣武将不断代,忠文化薪火相传,得以丰富发展。近代,涌现出了余永藻、罗广斌、马识途、马秀英、吴毅等一批忠于信仰的革命先驱,更有1345名忠州儿女血洒抗日救国战场。
  在当代,1点8万忠县人舍小家、为大家、外迁他乡,体现了忠心为国的三峡移民精神;形成了独立不迁、矢志不渝、忠心专一的柑橘文化;涌现了“全国敬老好儿女”李淑娥、全市道德模范郑定祥、全国“最美少年”吴林香等一批与时俱进地弘扬忠文化的时代新人。正是历代忠州儿女对“忠”的深切感悟和不断践行,才积淀形成了独特而厚重的忠文化。忠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法治”,具体表现为正气浩然、义薄云天的忠义节气,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忠勇精神,信念坚定、赤胆忠心的忠诚品格,尊老爱幼、和谐相处的忠孝德行,守信践诺、殚精竭力的忠信品质。
  二、发掘和弘扬忠文化的实践。
  重庆直辖以来,忠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挥忠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繁荣县域经济的重大作用,深入挖掘忠文化的内涵,大力弘扬忠文化。忠县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首次以全委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发展繁荣忠文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忠县将忠文化建设融入到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干部教育等工作之中,成为助推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1 以忠文化为根基提炼“忠县精神”。2012年提炼出“忠勇、诚信、求实、创新”的忠县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融入忠文化,打造“忠文化廉政大讲坛”,开辟忠文化论坛;在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中增加忠文化内容,让忠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把忠文化作为城市灵魂,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白公祠、陆贽墓等留存忠文化历史印迹的文物保护。在城市建设,修建了忠文化广场,复建了体现忠文化精神的关帝庙、老官庙、太保祠,安放落成了白居易、孔子、半城山水半城橘等展现忠文化的雕塑。正在建设的忠州博物馆,展厅设计将以“忠义之魂”“大地史书”为主线,以“人文忠州”“忠义忠州”“多彩忠州”为主题,突出“忠”文化特性,既结合忠州历史、风土人情,又彰显历史性、观赏性。
  3 以忠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农业方面,着力打造“忠橙”、忠州腐乳两大品牌,举办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等,带动柑橘、大豆产业发展。工业方面,注重在园区建设、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环节和领域中融入忠文化元素,提升其品位和效益。文化旅游方面,加强忠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在石宝寨旅游景点上落成汉白玉关公塑像,修建关公生平浮雕群,展现关羽的忠义神武之气概。同时,打造落成有历史忠义人物雕塑的忠义广场。
  4发扬忠商精神,以忠文化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兑现比承诺更重要”的诚信招商理念,要求忠县企业无论在本县经营还是走出去,都要大力发扬“忠诚、忠勇、忠信、忠义、忠厚”的忠商精神,不搞招商“JQK”(“新官不认旧账”、招商引资时先用“空头支票”把企业“勾住”“圈起来”再“揩油”称为“JQK”现象),让企业乐意投资忠县。以忠诚忠信的良好政务、人文环境招商引资、助推发展。
  5 启动三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再现三国历史,展现忠义气节,让县外观众和游客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忠文化。
  忠文化,这一清徐、忠县共有的文化DNA,链接起两县人民因忠而结的缘分。这次考察学习中,我们不仅在忠县感受了“忠文化”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同时更发现两县惊人的相似点、共鸣处,在农业方面,清徐有葡萄文化,忠县有柑橘文化;在食品方面,清徐有醋文化,忠县有盐文化,均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在文物保护继承方面,清徐有狐突庙,忠县有巴王庙,均以忠文化为灵魂;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清徐打造的“忠文化”与忠县的“烽烟三国”相辅相成,自成一体。特别是忠县“烽烟三国”内容中,所表现的关羽忠义精神,正是来源于我县籍罗贯中先生所著《三国演义》,更是将两县的共识共鸣紧紧地融会贯通,一气呵成,令人叫绝。
  在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南北两县不仅因忠文化的DNA而撞击出共同信仰的思想火花,同时在忠文化的土壤中,更在经济、文保、城建、宣传等领域迈出了同频共振的步履。
  难怪,忠县作协主席秦勇即兴赋诗一首:“三国红岩今结缘,千年忠义照乾坤。晋中三峡皆胜地,清徐忠州一脉传。”



       忠县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谢晓明即兴书写融合两县情谊的“清正忠城”
 
  清徐路径: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
  作为贯中故里的清徐县,弘扬发展“忠文化”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当前贯彻中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的大潮中,对于传统忠文化之时代价值的挖掘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我县,对于本土文化、特别是忠文化这一精神基座的“大牌”文化高度重视。7月21日,县委书记韩良会在调研宣传系统工作时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关于文化,他多次强调要突出县域特色,重点突出“忠”文化建设;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政府扶持,吸纳社会资金,以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带动我县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
  7月29日,我县忠文化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办主任邢蕴武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士就推进忠文化研究进行多次座谈,交流安排工作。
  11月29日,县委书记韩良会调研基层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情况时,首站便去到狐突庙。在这里,韩良会详细询问了狐突庙的建筑结构、历史沿革、艺术价值和文物保护情况。他指出,省党代会提出要挖掘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价值,我县以狐突庙、罗贯中文化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忠文化传承悠久,要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同时注意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的引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达到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发展三晋文化的效果。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以开放的理念和胸怀,带动其他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之成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新支柱。
  在文化研究方面,仅《清徐报导》刊登的“文化-研究”专版共六个整版计22篇文章,其中有关于狐突庙的、赵氏孤儿的、申屠墓志的、王答河神庙轶事、小北村大王爷神话传说故事……
  下面,笔者就我县忠文化下一步工作,也想以《挖掘清徐元素中的忠文化、忠文化中的清徐元素》为话题,借此次忠县考察所想到的一些不成型的思路与大家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1 完善忠文化研究机构,为该项工作夯实基础。
  2 借鉴忠县经验,定标清徐精神。
  3 以忠文化为坐标,以时间地点(古今、中外)作横轴,软硬件(忠文化故事、实地)为纵轴,挖掘打造我县忠文化品牌。
  4 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县各行各业开展“忠字号”事迹征集活动;通过家庭、社会、国家三个层面,讲好清徐忠文化故事,让忠文化渗透到我县各行各业。
  5 以忠文化为核心,将清徐元素的本土文化如狐突故事、关羽忠义、罗贯中、高白贾廷昭等,通过背铁棍、砖雕等表现手法,在葡萄节,架火节等节庆活动中,进行主题性系列故事展示;鼓励老陈醋、葡萄酒等各大企业,在管理、建设、生产、包装等各环节注入忠文化元素;通过诗词歌赋对联、书画摄影等文学作品,弘扬忠文化。
  6 走出去请进来,用忠文化当名片,引动清徐经济发展。
  7 开展以忠文化为核心的老乡联谊活动,链接清徐籍在外优秀人才如国际著名科学家罗灵爱等,为故乡发展献计献策。
  8 融合全球视野,设置忠文化旅游专线,编辑生动有趣、简洁易懂的忠文化故事,充实丰富我省“五大”文化,以忠文化为龙头推动我县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9 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发展忠字号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其他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之成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新支柱。
  所谓文化DNA,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基因决定生物百态,而文化基因决定文化的百态。有着忠文化DNA的清徐县,必将会有千千万万个关羽、狐突,以一种全球眼光、历史担当,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人生灯塔,在“两学一做”的大潮中,在我省“一区一中心三基地”的建设中,在我县建设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全省综合实力强县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