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我朋友圈的人都会说,你怎么那么爱做饭呢?一个同事说,我们都只是活着,小牛那样的才叫生活。确实,一蔬一饭,才是生活!为什么我那么钟情于做饭呢?追溯起来,应该源于家里三位大厨的影响吧。
小时候我常在外婆家吃饭,外婆做的饭最好吃,因为外婆总挑我最爱吃的饭菜来做。煎饼,沾片子是外婆拿手的,恰巧也是我的最爱,于是只要我在,外婆经常做这两样。成年后,胃口总是不好,有一段时间胃特别难受,三天两头吃不下饭,实在撑不下去了,就跑到外婆家喝粥吃煎饼,外婆的粥是要慢火熬一两个小时的,成品是一锅熬着各种豆子、谷子、麦子的稠稠的糯糯的多宝粥,煎饼摊得薄薄的,底面是脆脆的,上面是在自制的饼铛上烙的时候鼓起的小的大的泡泡破了之后留下的孔,这样的煎饼,就着炒的香香的土豆丝儿,切成小丁调着香油拌起来的腌芥菜,喝着浓浓的粥,胃口立马被唤醒,然后就身体倍棒儿,吃嘛嘛香了。
第二位大厨,非老爸莫属,前两年刚有“吃货”这个词儿的时候,和老爸调侃,“您要是小个十来岁,您绝对是个吃货”。“我?我就是再老个十来岁,我也是个吃货。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嘛!”我了个去,不是“吃穿”二字吗?咋都成嘴上的事儿了。老爸很爱吃,虽然不善言辞,很少说起他自己小时候的事儿,但是高兴的时候也会说上点儿,但大都跟吃沾边儿。比如他说小时候每天问奶奶领五分钱,去现在的南营小区过去的汽车站附近买玉米面大肉馅儿包子,那个香,那个美。老爸爱吃肉,各种肉,也会做肉,各种香。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都备二十斤猪肉,五六斤羊肉,带鱼若干条,整鸡整鱼则必定是有的,还得来根肉脊梁。腊月二十三开始忙活,烧肉,丸子,卷卷肉,小酥肉,皮冻,筒筒肉,卤鸡,炖鱼,炸带鱼……小孩儿嘛,嘴馋的很,这些活儿明明做不了的,偏要插把手,说是帮忙,其实多是为了提前解馋,尤其爱捞炸好的丸子,刚炸出来的丸子。酥酥脆脆,真是好吃的不要不要的。终于到了除夕,吃过年夜饭后,爸妈晚上便开始看着春晚为第二天的饭菜做准备,洗菜,切肉,往砂锅里码菜,泡发木耳金针菜等。初一早上五点不到,老爸便起床发旺火,然后开始做新年的头顿饭了,幼时老妈做凉菜,老爸做热菜,我十八九岁以后,做凉菜的任务便落在了我的头上,看着老爸在一边切肉炒菜炖火锅,享受着做饭带给他的快乐,那时我便也爱上了做饭吧。一定是。
老妈的饭菜一直都被前俩大厨压制着,不被看好。从小跟外婆亲的我,不管老妈做的饭多么好吃,一问到味儿怎么样,总会很不给面子的说一句,“反正不如我外婆做的好吃”,一盆冷水浇得老妈大概透心凉的感觉吧。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不过老妈并没有被我的冷言冷语打败,反而越挫越勇,再接再厉,研制了很多拿手菜和做饭小秘诀。比如上面提到的筒筒肉,便是老妈一次参加喜宴吃到的一道菜,当时老妈觉得好吃的不得了,回来便试着做。经过多少次失败改良再失败,最终做出了比喜宴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美味筒筒肉(用蛋皮卷肉泥成类似春卷的样子,小火炸制,成型后用高汤炖)。老妈爱钻研厨艺,爱用窍门,比如很早就发现土豆莲菜因为富含淀粉,容易变色,用水泡的时候,加勺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盐和醋什么时候放进锅里也是有讲究的,加了茶叶卤肉更香,蒸大米的时候倒少许油大米更好吃等等。细节决定成败,做饭如此讲究的老妈,做的饭也真是没的说了,好在她也有了爱吃外婆饭的小外甥,每次去蹭饭,嘟嘟都会把她一顿夸,也算弥补了他娘当年对她老人家的亏欠了。婚后几年都和公婆在一起,刚开始也真是因为有勤劳善良的婆婆每日三餐做的妥妥的而没有展示手艺的机会,渐渐的小猪大了点儿了,吃货本性暴露无遗,奈何吃素的婆婆做不了肉,我这才开始现学现卖,常常打着电话问着爹妈做着饭,后来爹妈的手艺大都学会了,开始看食谱,看做饭视频,中西结合,土洋都有,嘟嘟的生活那叫一个滋润,这样吃了两年,有时候懒得做了,小东西不干了,隔三差五要吃披萨,要吃咖喱鸡肉饭,要啃大骨头,要吃麻辣拌,谁让他有个爱做饭的妈呢,要啥有啥,要啥做啥。真心为将来小媳妇担忧,这嘴我给养的刁的,得几星的大厨才能伺候得了呢?不过,现在小猪也经常抄着饭勺要做饭,看看前段给我做的水果沙拉,去年做的煎蛋饼,想必做饭的这基因遗传了不少,大了也是个爱做饭的主,各位不爱做只爱吃有闺女的勤紧联系着点儿吧!日前在京的妹子发来自制绿豆酥的照片,惊讶的不得了,竟比所看菜谱上的绿豆酥要好看的多,想必味儿也是极好的,问及做饭的心情,妹子说特别的高兴,想着翌日拿去和同事分享觉得特有面儿,特幸福。确实,做饭是种心情。忙忙碌碌,杂杂乱乱的,等到摆盘上菜,看着所爱之人哧溜哧溜吃得贼香,便觉得刚刚颠勺颠的酸困的手腕不困了,刚刚放菜溅起来的油花烫起来的泡儿也不疼了,刚刚还阴云密布的心情也放晴了。何乐而不为呢?接着做下去,一直做下去。做到有一天我的小孙孙也对他妈妈说,你做的饭没有我奶奶做的好吃。那时应该倍儿有面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