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研究总第3027期 >2016-10-14编印

申屠墓志
刊发日期:2016-10-14 阅读次数: 作者:李中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申屠墓志》是我县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墓志,刻于唐元和十一年,即公元9世纪816年,至今已有1200年了。
  2012年3月下旬,为铺设煤层气输送管道,在仁义村白石沟口、水塔北面的河堰内发现一处古墓。墓室为青砖拱形结构,长约3米,宽约2.5米,高约2.8米。出土灰陶罐一对,墓志石一副。墓志为青石,正方形,有底有盖,边长45.5厘米,盖石为球面形,刻篆书“申屠墓志”四字,底石刻《唐故金城申屠君、彭城刘氏夫人合祔墓志铭并序》。郭会生先生于当年5月2日制作了拓片。墓志石存县文物局,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现将墓志铭抄录如下:
  唐故金城⑴申屠君、彭城⑵刘氏夫人合祔⑶墓志铭并序
  朝议郎试左清道率府长史⑷
  刘雍撰
  君讳加宪,字雪本,金城人也。自黄帝之胤,神农之宗,树大枝分⑸。本得姓姜正之后,备君之苗裔⑹。今乃寄业于清源县。家本上党长子县神农乡嘉禾里人焉⑺。曾祖因德,祖贵尝,皇考奉归,先朝飞骑射,充引驾官⑻。天生俊秀,本性英杰,出入金门,圣明良佐⑼。君即此君之长子⑽。公乃巍巍荡荡,崇德辨惑,见贤思齐,不骄不谄,高道不仕,遁迹立园,谦让两存,与物无竞,为乡人之领袖,作宫里之白眉⑾。“渴不饮盗泉,息不居恶木”⑿。奈何,百年大谢,奄异遐龄⒀;魂魄长往于天,骨肉长存于地,享年七十有六。以元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终于清源县白石村之私第也⒁。夫人彭城刘氏,天生倩盼,螓首蛾眉。孟母之教旦旦,妇道之名肃著⒂。岂期恒娥月落,织女星沉⒃。衅起两楹,奄从风烛⒄,享年六十。以元和四年闰三月八日而卒⒅。感贤夫人,人痛悼,独守高堂伤。四子以号咷,终朝满绝,谁谓天崩地陷,阴阳盛衰,呜咽九原,悲嗟松槚⒆。孝子乃长岗卜筑,以表蓼莪之诗⒇。申用涂车刍灵,终天冈极(21)。
  以元和十一年四月八日,于清源县永宁坊西北长岗合祔葬焉,礼也(22)。其地南凭玉案,北依高峰,西隈逦迤之山,东临九州之道,乃清华之胜地也(23)。
  嗣子恒演,幼亲法侣,长善真如,暗会圣因,若造化不着于水(24);次子有进,于家孝悌,善乃称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5);次子有邻,聪明正直,舍父事君,克勤克俭,恭谦匪忒(26);次子有明,生而有礼,节用无亏,孝比高柴,养称曾子(27)。以寝苫枕草,缠怀升屋,而归魂兮,不返(28)。礼有封树而安厝之(29)。面垢体羸,备于□事。虑恐山迴谷变,泉薮迁移,刊石记之(30)。乃为铭曰:
  二仪并运刚柔叶谐
  齐眉举案礼让无乘
  人寿百龄一朝已矣
  魄逐愁云魂遂逝水
  九泉莽苍四野茫然
  吊居窀穸万古千年
  白杨悲风肃肃永夜
  子子孙孙哀哉松槚
  注释:
  (1)隋唐时期,金城县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一带。(2)唐代彭城郡即今江苏省徐州市。(3)祔读(fù),即合葬。此处说,此墓是申屠君与其妻的合葬墓。(4)据《新唐书·百官志》:朝议郎是文散階,正六品。试左清道率府长史是具体职务,即太子府登记出入人员的官员。(5)神农即炎帝,此处用现代语说就是炎黄子孙。(6)此处是解释申屠氏的由来。据《风俗通》:申屠氏,即胜屠、申徒。夏朝有贤人申徒狄,其后为申徒氏,后音转为申屠氏。另有资料载:申屠出自姜姓,夏朝有四岳之后封珅,也称申侯。西周末年,周幽王娶申侯之女,生太子宜臼,后为周平王。申侯有支子,居安定屠原,遂复姓申屠氏。
  (7)申屠祖籍是上党长子县神农乡嘉禾里,即今长治市长子县,乡里是唐代名称,今无考。寄业清源县,即今清徐县。
  (8)《辞海》:“宋代以前,一般尊称亡父为皇考。”申屠的曾祖叫因德,祖父叫贵尝,父亲叫奉归。父亲曾任唐朝的飞骑尉。据《新唐书·百官志》:飞骑尉是勋官,即受勋的称号,从六品。实职是引驾官,即导引朝廷銮驾的官员。
  (9)其父长得英俊,因任引驾官,经常出入皇宫,金门即皇宫之门,是朝廷的好良佐。
  (10)墓主人即奉归的长子。
  (11)此处说墓主人有德有才,但不做官员,经营乡里,是乡人的领袖,宫里的白眉。据《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季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称兄弟或同类间之杰出者。
  (12)据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归常以“盗泉之水”比喻为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此处引此是说墓主人是清正廉洁之人。
  (13)遐龄即高寿,墓主人享年76岁,属古稀之年。
  (14)唐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墓主人在清源白石村家中去世。唐时的白石村即今仁义村。
  (15)《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毛传:“螓首,顙广而方”。此处是说,刘氏不但生得好,而且像孟母那样教育子女,遵守妇道十分严肃。
  (16)恒娥即月里嫦娥。此处说刘氏如月里嫦娥下界,如天上织女星下凡。
  (17)此处说,刘氏是因盖两间房屋受劳累得病而死。
  (18)唐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刘氏去世,享年60岁。
  (19)九原指墓地,松槚指棺椁。
  (20)长岗卜筑,指孝子们选长岗做墓地。蓼莪之诗,指《诗经·小雅》有《蓼莪》诗曰:“蓼蓼者莪,匪莪伊篙。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等句。述说孝子为父母丧而悲哀。
  (21)《礼记·檀弓下》:“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涂车刍灵是送丧之物。
  (22)元和十一年四月八日,墓主人与其妻在清源县永宁坊西北的长岗墓地合葬。永宁坊是唐代清源县城的地名,如今天的西关、迎宪等名。当时还没有白石北河,现在的河滩,当时称长岗。
  (23)长岗墓地,南靠白石河岸,北依凤山,西是连绵不断的西山,东是北都太原通往汾州的大道,是风光秀丽的好地方,好风水。
  (24)长子恒演,幼以僧人为伴,长大信奉佛教,与比丘结缘。
  (25)二子有进,在家孝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6)三子有邻,聪明正直,在外做官,克勤克俭,谦恭礼让。
  (27)四子有明,生而有礼,孝比高柴,养称曾子。高柴、曾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曾参还著有《孝经》。
  (28)寝苫枕草是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礼记·既夕礼》:“居依倚庐,寝苫枕块。”父母居丧期间,孝子要睡在草中,头枕草把,以事孝道。
  (29)古代葬人,堆土叫“封”,上植树叫“树”。《礼记·王制》:“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郑玄注:“封为聚土为封,不封之,不树之,又为至卑无饰也。”古代葬人规矩很多,士以上有封有树,一般庶人,不封不树。
  (30)修志人说:怕日久天长,地形变化,于是刻石记之。事实印证了此话,白石河挑挖了北河,高岗变为河槽,一千年后修煤层气管道,又暴露了千年古墓,让墓志铭重见天日。
  点评
  1200年前,即公元9世纪,中国唐王朝呈衰落时期,宦官横暴,皇帝被宦官和军阀随意处置,如同玩偶。地方政府各据一方,互相攻伐。全国一片萧条,是一个黑暗时代。墓主人就处于这个时期,因此他有才不做官,在乡从事农桑。
  当时的清徐县叫清源县,乡里名称也与现在不同。县城不叫迎宪、西关,也不叫在城一、在城二,而是叫永宁坊、××坊。墓主人住地叫白石村,即今仁义村。白石河出沟便向南流去,还没有白石北河。墓地叫长岗,在今白石河河槽内。
  墓主人复姓申屠,名加宪,字雪本。原籍是晋东南长子县,妻刘氏,是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根据墓志推算,申屠加宪生于公元740年,终于公元816年,享年76岁。其妻刘氏,生于公元749年,比夫小9岁。终于公元809年,比夫早逝7年。享年60岁。他们生有四子,长子信佛,三子在外做官,二子、四子在家尽孝。不知清徐县现在还有没有他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