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展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强化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整治。按照“全部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对辖区所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开展一次拉网式、地毯式梳理排查。全面摸清辖区道路安全隐患底数和分布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建立基础台账,并根据隐患程度区分轻重缓急,搞好梳理分类,制定隐患治理规划,明确整改主体,落实治理责任,实行政府挂牌督办。
——强化对重点车辆排查整治。切实加强大型客车(特别是“营转非”大客车、旅游包车)、校车(包括接送学生车辆)、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重点排查车辆使用性质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逾期未检验、未保养、未报废,非法拼装、改装,危险品运输罐体大罐小标,液体危险品运输罐体底部出口未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加装紧急切断阀等突出隐患。全面清查从业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包车客运证,驾驶人的驾驶证、准运证等,严厉查处和打击无证营运、伪造凭证营运、非法取得营运凭证等违法营运行为。坚决杜绝安全技术条件不合格车辆、报废车辆、非法改装车辆上路行驶。
——加强对大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所属运输企业排查。对辖区运输企业有无从业资质,是否超范围经营,车辆动态监管主体责任是否落实等情况进行排查,特别是将汽车租赁企业纳入重点清查范围,排查其是否具备道路运输的从业资质,是否有租赁大中型客车从事非法营运的问题。
——加强对施工路段及未开通道路排查。重点对辖区新建、改建、扩建公路中尚在建设施工、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施工路段及未开通的道路进行排查,对存在道路该封闭未封闭,未按照规定设置警告、禁令、绕行提示等标志或设置标识不符合标准的路段,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按照相关规定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工程验收,确保工程结束通车前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安全设施同步到位。要对辖区内正在施工的路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公路施工手续是否完备,交通组织是否合理,施工路段交通标志是否完善。对手续不完备的要求其停工补办手续,对交通标志不完善、交通组织不合理的要求限期整改。
——严密道路管控网络,严查各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启动全部交警执法站,并依托治超检测站、农村劝导站设立临时执勤点,最大限度调集和投入一线警力,科学调整勤务部署,将所有执法设备、装备投入路面,集中查处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辆、校车、学生接送车以及重中型货车交通违法行为。
——强化对公路沿线占道经营摊点的排查整治。进一步明确整治公路沿线占道经营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划定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职能工作责任、职权工作范围,多管齐下,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行常抓不懈的日常管理。对排查出的公路沿线占道经营摊点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取缔,并责令摊点限期迁移占用道路。对不服从管理继续占道经营摊点,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强行取缔。坚决不允许占用道路摆摊设点经商,影响和危及交通安全。要选择典型案例制成宣传画板组织群众观看,用血的教训,警示广大农民群众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提高参与交通过程中的自我防范能力。通过张贴横幅标语、出动宣传车、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教育引导摊贩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着力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强化货车载人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充分发动网格长、司法助理员、大学生村官、治保主任等人员担任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员、协管员、劝导员,组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专兼职队伍,深入辖区货运企业、物流企业和建设工地走访,核对车辆和驾驶人信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货车、工程车驾驶人安全行车宣传教育,采集和完善车辆所有人或驾驶人联系方式等信息资料。对运输企业和施工工地使用报废车、拼装车和无牌套牌、非法改装及货车载人等问题开展集中排查整治。
——改变交通管理勤务模式,强化失控时段路面管控能力。加强分析研判,根据辖区交通流量、天气情况、事故特点、管控重点等情况,科学合理部署警力。通过采取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延时工作制、联勤工作制等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延长管控时间,扩大管控区域,重点加强早6时—8时,晚7时—9时路面失控时段巡逻管控力度。路面勤务中,严格落实“严把四关”、“八必查”要求,对“两客一危”车辆和校车、接送学生车辆实行逢车必查,对大中型货车和其他小型客车实行重点抽查,及时消除路面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