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悦读*时间总第3014期 >2016-09-05编印

那时读书
刊发日期:2016-09-05 阅读次数: 作者:卫宁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整理书柜,不经意看到它,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泓旧时光。初见时的欣喜,今日依稀可感。它斑驳不堪,却又那么雍容,硬纸壳和绿色的丝缎连接而成的书面,就像没落贵族的少妇,显示出细节里的华贵。这是一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短篇小说选,书页泛黄,参差不齐,它已经伴我快四十年的光阴了。
  这是母亲年轻时的读物。那一年,家家户户在客厅搭起了防震床,衣柜挪动,藏在柜子里的书给翻了出来。我就像打开藏宝洞的阿里巴巴,惊诧家里还藏着这么多宝藏,在那个动辄“毒草”的年代,它们好多是不能见光的。我偷偷地躲在房间里,躺在防震床上,一本一本的读,《西游记》、《红楼梦》、《家》、《春》、《秋》、三言二拍之类好懂的话本小说,还有几本前苏联的书籍。
  记得初读这本短篇小说选时,我立即被深深地吸引了,真正的废寝忘食。在防震的紧急关头,父母一再严令我离开卧室,但那些书籍像方磁铁,吸引着我,让我忘记了危险,如扑火的飞蛾,在全市甚至全华东地区巨大的恐慌里,我陷入了对书的痴迷,就着昏暗的灯光,我把自己放牧在辽阔悠远的心灵牧场。
  还记得有一篇是当代作家萧平的《三月雪》,今日还能记得他的人怕不多了。我记得它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刘云带着女儿,在刚刚收复的乡村做敌后斗争,刘云用自己超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与敌斗争,终因势单力薄被杀害了,绑她的那棵树,就叫“三月雪”。
  现在的电视剧里,女政委女队员可能面容姣好,她们有爱情能说笑。让这些编剧和化妆师看看《三月雪》吧!他们才能明白,炽烈的情感不需要做作,战争的酷烈没有小资的爱情。犹记得年少的我泪水潸潸,轻轻抽泣,我为她设想种种好的可能。生命、母爱、理想、信仰,它们通过悲剧的方式打碎给我看,让我看到生命之可贵、母爱之伟大、理想之不灭、信仰之崇高。这才是大写的人啊!
  后来我读过许多,在公交一隅,在办公闲暇,在忙完一家的事务后,或是在旅游的途中。在山花烂漫的春日;在绿映窗纱的午后;或是有秋叶翻飞,落入我久读疲惫的眼前;或是有白雪皑皑,不经意已白了对面屋檐。已经安稳,依然感动,走马观花,那是随性而游的畅快;孜孜不倦,这是对让自己怦然心动文字的追慕,不完不休,而后又流连再三,细细品咂。
  因为少年的阅读体验,长大后的读书我自然选择真情而厚重的书籍,甚至我宁愿深沉的悲剧,而不愿大团圆的肤浅。能够经久不衰的恰恰都是那些结局不甚美好的经典,如红楼之宝黛情深,如水浒之聚义消亡,如《家》《春》《秋》的风流云散,命运、人性、真理、理想等等,它们在挣扎在流血流泪,通过毁灭来让人惋惜、醒悟、深思、珍惜。真正的好作品,不会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雪芹,在这个世界永远不乏知己!
  在书的世界里,时间是停滞的,一晃一天一年,不知不觉穿越到文字的世界里,体验悲欢离合,尝尽人情冷暖,净化知己洗礼灵魂。一次阅读就是一次旅行,时间的、空间的;一次阅读就是一场生命,爱过了恨过了。能把人代入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能全情投入的读者才是真读者。融入书里,才能得读书三味,才能体会读书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