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3008期 >2016-08-24编印

变“单兵作战”为社会治理 变拉网排查为靶向处置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 变事后处罚为风险防范 变按部就班为快速反应
网格化监管为全县食药安全“兜底”
刊发日期:2016-08-24 阅读次数: 作者:王艳平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讯我县积极构建起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监管服务横到底,纵到边”的网格化监管体系,用小网格撑起了大安全。
  食品药品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线长、业态复杂。我县坚持问题为导向,将监管触角伸到基层,建立起县、乡、村(社区)金字塔式监管体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县划分212个网格,共配备437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每名协管员的背后又有众多居民作支撑,监管触角遍布辖区每个角落,实现了力量倍增放大、网络全域覆盖,大大增强了食品药品监管效能。
  实施网格化监管以来,东于镇划分为25个网格,43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东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充分发挥协管员的“本土化、技能化”优势,核实食品药品监管对象主体资格,全面、准确、及时掌握辖区内监管对象动态信息,真正做到底数清、数据明。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协管员职责,村村红白宴席,生日宴都活跃着协管员的身影。“村里的网格长,最了解社情民意,上报的安全信息最多,办事负责。”东于食药监站站长刘晋文说。集义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利用村大喇叭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充分调动35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强化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引导群众参与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形成一个体系,汇聚起乡、村、协管员和承办者四方责任。
  县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生了“五个”变化,即:变“单兵作战”为社会治理,变拉网排查为靶向处置,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变事后处罚为风险防范,变按部就班为快速反应。通过网格化管理,原来隐性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显性化,通过基层及时化解,实现矛盾全掌握、处置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效能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