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八一”前夕,本报《红色之旅》栏目组,随清徐太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素环、其6岁的小女儿——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左权将军女儿小左太北扮演者刘雯祺、太北影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小演员及摄制组一行,赴晋中市左权县麻田总部纪念馆、左权将军烈士陵园、辽县抗战纪念馆、十字岭等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祭拜左权将军,从党的历史和革命军人的事迹中汲取养分,涵养品德,滋补精神之“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选择“八一”建军节前出发,还源于左太北老人曾在“八一”小学上学,八一之于左太北老人,之于左权将军,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行军之旅:
左权将军的“清徐儿女们”来了
儿时写作文,每每提起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总会用“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这句话表达。而今,重温这句曾经以为是口号的话语,重温革命军人在那血与火的洗礼中留下的印迹,重温他们义无反顾、舍生取义的事迹,方才觉出这句话中沉甸甸的分量。
此行,探访与祭拜左权将军的这趟“红色之旅”,是左权将军的“清徐女儿”——刘雯祺及其全家,于今年“七一”前夕拜访了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老人之后,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的又一次行动。
结缘左权将军,结缘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缘起于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缘起于“清徐梦娃”刘雯祺在剧中扮演左权将军女儿小左太北。也便是打那时起,清徐“太北影视”文化基地,才开始萌芽;也便是打那时起,对于革命前辈左权将军的事迹,才更多了一份关注,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亲切。
这是一次充满考验与挑战的“行军之旅”。
从天气预报看,7月23、24日,出发地清徐县与目的地左权均有中雨;从行程确定时间上看,是一次立说立行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的一次出访;从人员结构上看,50个人,除了摄制组工作人员外,就是一群6-10岁的“小八路”及其家长们。活动得到了县文化局领导的鼎力支持,他们事先与左权县文化部门取得联系,确定了这次行程,确保了这趟红色之旅的顺利启程。“太北影视”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从策划到出发,直到前一天7月22日晚上,小演员们还在紧张而严格的军事化集训中。集训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左太北老人赠予的《左权家书》。排练从队形服装、语气表情,一一严格进行,充分展示出一种训练有素的军风军貌。
在县文体活动中心大厅中、院子里,小演员们肩挎绿色小军包,手捧《左权家书》,敬军礼,练军姿,放飞祈愿和平的彩色气球,练得非常用心。的确,这趟红色之旅,既是一次缅怀先烈的活动,也是一次清徐形象的展示。
7月22日下午,孩子们习练诵读“左权家书第一封信”,重温战争年代那个特别的军人之家那份浓浓的情谊与深深的牵挂。直到晚上21时排练结束,陪在现场的家长都累得腰酸脚疼,孩子们站得两腿发麻,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活动熏陶着孩子们,更磨砺着他们的意志。
这是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清徐小左太北”的妈妈王素环几乎整夜未眠,她满怀对革命军人的敬仰之情,亲手做了两个美丽的花篮;“清徐小左太北”的外公外婆也双双出动,一个为左权将军写挽联,一个连夜绣制了一面写有“清徐太北影视”的小红旗。
第二天早上六点,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大早便准时赶赴县文体活动中心,没有一个迟到的。从清徐通往左权的路上,车上的小家伙们顾不上欣赏外面的风景,一遍又一遍诵读着《左权家书》第一封信,他们要用最美的声音,向最美的革命前辈倾诉最感激的话儿。
高速路口,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早已在接站口等待着大家,原来,他就是左权县德高望重的作协主席张基祥先生。选择这样一个纪念日,天气预报的大雨竟然错开了我们在室外的行程。张主席告诉我们,昨天晚上到凌晨,下了一晚上大雨,现在却天空晴朗,这是左权的天气在欢迎大家。
左权首站: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太行山上的“小延安”
到达左权县的第一站,我们参观了被称为太行山上“小延安”的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麻田总部纪念馆分为旧址和新址两部分,我们首先来到纪念馆旧址处。
在总部旧址,我们参观了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邓小平旧居,左权旧居,北方局旧址,新华日报社旧址,鲁艺学校旧址,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左权将军殉难处,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墙等景点。71岁的张基祥老先生为我们亲自讲解,眼前的这些北方土炕、灰布军服、作战沙盘、粮袋、拥军鞋、煤油灯等物件,在我们眼中一件件活了起来。在人和物的对视中,在情与景的交融里……追寻着左权将军及革命前辈们在此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完整而高大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随后,我们来到纪念馆新址。这里是以缅怀左权将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最早新闻战士为主题的纪念馆,馆内有八路军总部历史陈列、抗战中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新闻工作、华北抗日根据地首府左权。“看左权花戏咯!”随着张老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戏台上,一个个身着军装的熟悉面孔,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纪念馆里采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无愧为一处缅怀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生活战斗史迹、追寻新闻前辈足迹的革命圣地。
走出纪念馆,张老告诉我们,对面山峰有着“铜墙铁壁”之称,抬眼望去,只见近处高山峭立,如剑出鞘;远处崇山峻岭,山影绰约。英雄的太行山,是集壮观与柔情于一身的山脉,想起“左权家书”中,那深情款款的叮嘱,原来,英雄的个性早已与太行山个性自成一体,一脉相承了。
第二站:左权将军烈士陵园——诵读《左权家书》
挂起横幅,敬献花篮,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低首默哀,敬献白花,小小的“八路军”英姿挺拔。“左权叔叔,我们来了……”在“清徐左太北”刘雯祺与其母亲的深情祭告中,20多位清徐太北影视的“小八路军”手捧白花,一一向左权将军的塑像献上。“小八路”们列队敬礼,正式诵读《左权家书》第一封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封被孩子们读过千遍万遍的家书,此刻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当年,小小的左太北在痛失父亲之后,陪伴她的一生的,就是父亲的这些家书。大家此行最大的目的,便是代表左太北老人,以左权将军后人的身份祭拜左权将军,续一段因缘际遇的革命亲情。
左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位于左权县城内的北街胡同里,坐北向南,是一处很有教育意义的革命纪念馆。左权烈士陵园内,有左权将军六角纪念碑,左权将军的铜塑像,石膏像。园内一侧,还建有左权将军纪念馆一处,陵园内花草盛开,环境清幽,庄严肃穆。
左权纪念馆内,陈列有反映左权将军革命生涯的简历、照片和实物资料及中央领导人在左权将军牺牲后题写的挽词等。这个纪念馆,内容充实,歌颂了左权将军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第三站:十字岭与养蜂人
7月24日,摄制组来到左权将军壮烈牺牲的十字岭。
望着将军雕像,刘雯祺与母亲深情款款、泪水盈盈。摘一把野花,编一个花环,轻轻放在左权将军的雕像旁边。
梦中,英雄的事迹曾无数次激励着王素环,这位热心公益的清徐太北影视负责人。有着扮演小左太北的经历,对于左权将军,除了敬仰,更多了一份从心底发出的疼爱。是啊,1942年5月,一位将军在这个地方,浴血奋战,子弹落到他头上的那一刻,他的爱,他的对于国家的忠诚,定格为永恒的纪念。那一年,他的小左太北才两岁。那年起,他的小左太北便没了至亲至爱的爸爸。
十字岭位于麻田东部约20公里处,海拔1000多米,山峦起伏,松柏苍翠,气势雄伟。因山岭纵横,状如十字,故名十字岭。该岭是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岭,岭西属山西省左权县,岭东属河北省涉县。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及后勤机关2000余人被日军3万余人合围在十字岭上。危急关头,彭德怀、左权、罗瑞卿决定分路突围。左权将军在指挥最后一批人员即将突出重围时,被一块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左权将军纪念亭就坐落在十字岭上。纪念亭高居于海拔1300余米的山巅西侧。登亭远眺,无尽的群山起伏于脚下,有登其处而小天下之感。
左权将军纪念亭正面向南,两边檐柱上刻着“伟烈丰功卓著集民族正气贯古今”“忠肝义胆长存铭华夏英碑迪后人”的联句,正上方横额“左权将军纪念亭”七个镀金大字笔力奔放,为徐向前元帅于1987年4月所题,使纪念亭更为增彩生色。
在这里,我们巧遇一位养蜂人。这位朴实的中年人,用他的朴实勤劳,在这片土地上与他的蜜蜂,酿造着幸福甜蜜。一行行汗水,一串串足迹,洒在这方将军壮烈的地方。这滋味,百味杂陈。
令大家惊奇的是,在十字岭,有只黑色的蝴蝶,一直落在左权将军雕像前,在我们离开十字岭下山的路程中,像一位士兵一样,一直护送着我们。冥冥中,仿佛是将军化身,依依惜别。
红色之旅:
左权的两位老爷子——两部“活字典”
在左权,两位老人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行程,最应该感谢的是左权县作协主席、现年71岁的张基祥老人。瘦小精干的张基祥老先生,是我们打开左权之窗的一把钥匙。2016年,张基祥老人家庭,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腿脚利落的老人,瘦弱的身躯内藏着一肚丰富的故事。每到一处,老人都会认真详细地为我们讲解。老人还赠送我们《左权文学》。老人对于左权,就是一本“活字典”。
历任教师、记者、编辑、左权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张基祥,一副老顽童不服老的派头。一百多件新闻作品获省、地(市)多项奖项,被推举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晋中地区新闻学会理事、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影视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写作,多篇散文、诗歌在报刊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漫游散记》、诗注《辽阳题咏选注》。并与人合著《左权县人民代表大会志》、《左权之旅》、《碧血辽县》、《抗战文化》等。代表作品:《铁证》、《抗战时隔选》等。
除张老外,我们结识的第二位老人,左权的另一部“活字典”,是20年义务为烈士寻亲,建起纪念馆、出版书籍,传承抗日记忆的王艾甫老人。他是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的原型人物。2006年,王艾甫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
现年75岁的王艾甫老人,是山西省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国防教育办联合评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中组部评选其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获“魅力山西十大公益事业功臣”,“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全国正义人物等荣誉称号。太原市收藏协会会长。
1996年清明过后的一个周六,他花3000元从太原南宫文物旧货市场买来一束发黄的卷宗。那是解放战争时期太原战役牺牲战士的登记册,里面有84份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从此他踏上为烈士寻亲之路,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地。
2009年,他在左权创办了“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2014年9月18日,重新布展后的“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新馆由“抗战忠魂厅”“侵华罪行厅”“全民抗战厅”“群众路线厅”“抗战核心厅”和“抗战实物见证区”五厅一区组成,展览面积由原来的350平方米增加到近700平方米。在这里,有左权老百姓为战士们做的军鞋,送粮食的独轮车,还有土枪、大刀、马灯,这些历史实物让参观者仿佛看到了全民抗战的过往。纪念馆开馆以来,一直免费向游人开放,已接待中外游人40余万人次。
看得出,两位老人是一对好朋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张基祥和王艾甫两位老人合作编著的《铁证·日军侵华罪证自录》一书,由新世界出版社用中文出版发行后,近日又被译为日文、英文面向国际公开发行。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南开大学学生在帮助王艾甫老人整理电子档案。
友谊之旅:
左权的清徐印迹——王立岗
在“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王艾甫老人听说我们来自清徐,激动地指着旁边的一台轿子,给我们讲起有着“双枪李向阳”之称的王立岗军长的故事。据说,这抬轿子,曾多次被王立岗军长用以护送乔装改扮的中央领导过晋中,如陈毅等。此外,清徐人李石清(又名李延年),也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左权县有过许多交集。
这是一次清徐与左权的友谊之旅,这次出行,我们还带回来许多珍贵的“礼物”。在这片每一个石头都有着英雄故事的地方,张主席给我们讲太行奶娘的故事,小二黑结婚的原型;王馆长赠送我们辽县改为左权的通令,赠送我们辽县抗日战争流动纪念馆电子册,赠送我们每人一块毛主席像章。
王立岗与李石清,他们是我们清徐人的骄傲,左权人的朋友。
左权归来,我们将这趟红色之旅延伸到王立岗军长的故乡龙家营。25日,摄制组一行又到王答龙家营走访了王立岗故居。前年故去的王老,也是清徐报社的老作者,老读者,直到临终前还在关心着故乡,缅怀着他的战友。临终,王老在村里买了一大块地,将他的战友们埋葬到一处,给他们一个忠骨回家、战友团聚的地方。我们不禁为我们的英雄骄傲,他们的故事将永垂不朽。
左权之行,留给我们的是张基祥主席精神矍铄的精气神,留给我们的是王艾甫老人感动山西的集结号……
左权,一个处处有英杰的地方;左权,一个用将军名字命名的地方;左权,太行山上的小延安;左权,一座抗日战争的博物馆。
寻访是为了更好的传承。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这是一次祭拜英灵的行军之旅;这是一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之旅;培育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从这趟红色之旅开始,从这趟左权之行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