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乡人*情韵总第2994期 >2016-07-29编印

剑花舞罢墨花开 腕底风云助兴来
——贺啜希忱先生五卷百万字《洗尘文集》出版发行
刊发日期:2016-07-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编者按
  日前,年过七旬的啜老,其五卷百万字的《洗尘文集》正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他是体育工作的多面手,是文化事业的排头兵,是罗学研究的推动者,是老龄工作的热心人,他充实而活力的晚年生活,总是让人心生敬意。他就是县文联原主席啜希忱。
  啜希忱先生笔名晨曦、洗尘。1945年生,清徐县文联原主席,县政协委员,中国武术六段,乒乓球、武术、围棋教练,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原县武术协会、乒乓球协会主席、老年体协、围棋协会副主席。现任罗贯中研究会副会长、县老年书画协会秘书长、县政协文史委委员。园融书画院副主任。《罗学》学刊、《心声》诗刊副主编。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中国文化促进会、省作协、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市形意拳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市劳模1次,县劳模7次,省市文化、体育、老年等工作先进个人40余次。
  啜老曾荣获全国“三情”诗词大赛优秀奖,全国谜语大赛优秀奖,获省、市有关体育、学术、文化的论文一至三等奖8次。2008年获清徐县十佳老人,2015年获太原市优秀老年志愿者,2016年评为醋都才艺之星。
  出版作品主要有《清徐体坛人物谱》、《清徐体育史话》、《清徐东湖》,诗文集《晨曦集》、《洗尘集》、长篇小说《罗贯中传奇》、散文集《情丝心语》、《银球情缘》,等。部分作品选入《太原市当代文艺精品文库》、《百年山西》丛书、《山西当代诗词选》、《晋阳诗词选》、《山西文学》、《火花》、,《当代散曲》、《难老泉声》、《九州诗文》等,在各种报刊发表作品600余篇。文学作品总字数超过120万字。
  山西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高中昌曾这样评价他:
  剑花舞罢墨花开,腕底风云助兴来。
  有味人生谁解得?文章尽可洗尘埃。
  值此啜老文集刚刚出版之际,本报特撷取其文集之前言、总序,诗词卷、贺诗等部分内容,以示祝贺,以飨读者!
  
  《洗尘文集》
  前言
  啜希忱
  我少年时家贫如洗,却有藏书百卷。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读书、写作和书画艺术。为了有机会多读书,我曾在县图书馆当义务服务生十余年,在馆长张泽朋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读后感是我的处女作。
  我身体弱小,却喜爱武术,可能是从小武侠小说看的太多了。兴趣广泛,又喜欢上打乒乓球,未曾想到小小银球竟然打出名堂来。从小学打到中学,从清徐打到太原,从农村打到县城,从农民打成教师,又从教师打成名副其实的乒乓球教练。打乒乓球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标志性品牌,也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命运往往很捉弄人,世事并非尽如人意。一夜之间,我突然发音嘶哑,说话失声。给我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也可能是上苍对我平时多言多语,好说好道,惹是生非陋习的惩罚吧。世上许多事情是有得有失的,这也给我读书写作有了更多的空间。
  1993年,我的小说处女作《受骗记》在《太原晚报》发表,同年,诗词作品《爱之歌》在《九州诗文》杂志社主办的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这就使我对文学创作更感兴趣,倍增信心。特别是到文联工作后,在许多老师和前辈的指导下,文学创作有了新的起点。
  我真正潜心写作是在退休之后。十余年来笔耕不辍,部分作品频见报端,现在我把多年来创作的作品收集整理,编印成册,分卷出版,作为一个古稀老人的人生留念。
  《洗尘文集》共五卷,约近九十万字。之一《诗词卷》选编诗作286首。虽然大多缺乏诗之意境,韵律不通,平淡如水,但抒怀言志,求雅寄兴的目的是真诚的。
  其二《散文卷》选编散文80篇,虽然缺少散文清雅优美的惊人之句,赏心悦目之语,但从文章中所表达的是我心灵的写照和做人做事的思想情怀。
  之三《小说卷》选入小说20篇,其中有短篇、长篇、故事、传说、小品等,却很少有精彩之作。缺少小说应有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些是纪实文学作品因无处可置,勉强编入。值得一提的是写得都是家乡的人和事,所表达的是对家的爱恋之情。
  之四《论文卷》编入论文72篇。有关罗贯中研究的、体育的、有书评、剧评、杂文、随笔等,可以说是大杂烩。其中大多没有得意之作,值得一看的也就是《天龙八部》三篇评论,因为我是金庸的超级粉丝。
  之五《人物卷》,共写了180位清徐人物的小传。包括古代、近代、现代人物。其中有历史名人、古代廉吏、抗日英雄、体育、戏剧、书画、以及文朋诗友。小传的写作特点不同于县志、史志等立传人物严谨,语言力求简洁自然。现代人物大多是我认识的、熟悉的、了解的。从中表达我对家乡优秀人才的敬仰之心和爱慕之情。
  此外,有百余篇有关体育、文化、教育、社会的新闻通讯报道文章十余万字,没有编入此文集。
  《洗尘文集》是一个清徐人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视觉、不同的感受,写家乡的草与木、情与景、人与事。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爱恋,对故土的情怀。
  肯定地说,我非专业作家,论水平连业余作家也不够,充其量不过是个文学爱好者。曾记得调我去文联工作时,在县委常委会上研究时一位主要领导说:“组织部、宣传部都提名让一个搞体育的,还是初中文化的人到文联当主席,难道堂堂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就真的没有人才了吗?”我到文联既不称职也非亲愿。文学艺术非我所长,一个初中生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我写作一是爱好,二是责任。作品质量不高,自己清楚,读者也明白。是水平问题,不是意识问题,是写不好,不是不想写好。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写作的动机是好的,不想危害社会,也不想伤害他人,更不是想糊弄读者。还请读者谅解。
  写作、出书,是我的爱好,也是在享受快乐。我一生最幸运的是能在世上走一遭,最大的幸福是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从小到老都在打球、练拳、读书、写作、旅游、交友。以此为业,以此为乐。老年后即使疾病缠身也能乐观对待,泰然处之。我喜欢清代名人的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我一生努力的目标,想追求而达到的境界。
  《洗尘文集》出版前有朋友对我说:“你耗尽心力、费尽钱财,写作出书,赠送别人,这是何苦呢?何况现在还有谁看书啊。”我想了想他说的也对,现在的人们每天在看手机微信,玩游戏,很少有人还看书。我写书首先是给自己看的,然后送给亲朋好友,留个纪念。好在这次印数不多,即使成为废纸垃圾,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污染。也算是花钱买快乐吧。
  我曾经写过的诗中有一句是:“哪有愚人痴似我,节衣缩食印文章”。
  
  仍将余辉写春秋
  ——洗尘文集》(诗词卷)序
  时新
  老同学、老朋友啜希忱嘱为他的诗词文集写个序。希忱和我都是清徐中学的学生。当我大学毕业后返回清徐工作时,他在县体委工作。我们又成了同事。当时只知他习武、打乒乓球。后来他又到县文联工作。及至我们都退休后,他和我都学习写诗,我们又成了诗友。学友,工友、诗友,真可谓是离不开的朋友了。
  他写新诗,也写旧体诗。阅读他的诗联,可以感到诗中所写,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情感。其实,古人所谓的“诗言志”,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说诗是诗人自己生活的记录。志者,记录也。其二是说诗是诗人志向的表达。志者,志向也。如若能将二者都在诗中完成,就是好诗了。至于那些写作技巧,只是文字上的要求。弄好,当然更好。弄不好,也无碍大局。经常见到一些写诗的人,总是以这些写作技巧来评论诗的好坏,用种种戒律来束缚人的诗词写作,那就搞错了主次。玩弄文字游戏,不能算作是写诗。希忱的诗中没有这些毛病。他用真情直抒胸怀,表达所爱所恨。因此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人,普通的人,真诚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好朋友无疑了。
  说到此处,不由地想到清徐,这块养育了我的故土。这里有淳朴的老乡,有真诚的朋友,有一群爱诗的朋友,希忱即是其中的一位,而且还是他们中的热心者、组织者。近几十年来,这里诗词的发展,与他的热心奉献是分不开的。他的身体并不能算太好,但他总是在忘我地操持东湖诗社的工作,与诗社的其他同好,将诗词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想,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个好的姿态。他总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位为诗友服务的服务员。因为他自认为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他就能“接地气”,知道普通人的生活与感情。所以他说“沧桑宠辱原非梦,世上炎凉亦半知。”因为他甘心服务,所以他总是快乐着。所以他说“心志淡泊一明镜,知足常愜笑沧桑。”而这两点,正是诗人必备的两种素质。也常见到一些写诗的人,自认为诗写的很好,往往傲视于人,自己将自己捧到了天上,以为可以高人一等,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其实,那都是一种狭隘的心态在作怪。一个写诗的人,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奉献的精神,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而只想借写诗来求名求利,那是肯定写不出好诗来的。即使写出点好句子,那也是言不由衷,是糊弄人的文字游戏。
  在诗词得以恢复并进一步发展的当今诗坛,我们首先需要的正是象希忱这样的奉献者、服务者。只有当他们为诗词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时,才可能有好的作者与好的作品出现。当前诗坛,无论是诗刊上,诗社里,诗词网站上,有种不良的倾向,就是争当“著名诗人”,各种诗人桂冠满天飞,这实在是一个误区。我倒是十分地主张多一些象希忱这样的奉献者、服务者,我们的诗坛才更有希望,才能有好诗。对于那些只为自己的诗名、诗利而奋斗的所谓“著名诗人”,我是不抱什么希望的。试想,这些所谓诗人的诗词作品,只不过是他求名求利的工具。难倒这些诗人诗作还会被人们所喜爱吗?
  最后,录一首希忱的诗,与众朋友共勉:
  桑榆暮景不可丢,易逝韶光也想留。
  岁月无情人未老,仍将余辉写春秋。
  
  题《洗尘文集》
  高中昌
  百年世事几浮沉,烟雨湖山当酒酙。笔走明溪清澈底,于潺湲处读君心。
  
  贺《洗尘文集》出版
  张东平
  杏坛好雨润芬芳,新著成书带墨香。捧读方知笔力劲,细吟始悟韵声扬。宝刀试刃锋犹健,老骥扬鞭路更长。莫道文章千古事,篇篇心血铸华章。
  
  《洗尘文集》
  序
  高中昌
  希忱君以其数十年笔耕所获,意笃情隆,汇文成集。幸为同道相知,难免思之所系而心之所悦。于虔心恭祝之余,更难辞嘱序之情。恭领盛邀,敢不尽心而为?唯恐行笔肤浅,谫辞陋句,难以举其纲要。
  先度其集名,“洗尘”二字,赫赫然领缀于前。洗尘者,希忱常用之笔名。古往今来,无尘之境乃人所向往,然而,试看三教九流,英粹贤达,心尘尽除者有几?唯以“勤拂拭”自勉。希忱其笔名,以‘洗’代‘拂’,且音谐本名,信是高明之着。今君以其笔名,冠之文集,顺乎自然,通而不俗,是文而附雅者也。
  南朝刘勰,于其《文心雕龙》首篇,以“傍及万品,动植皆文”之观,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之论。即曰:‘文章’用以阐明‘大道自然之理’,故知‘大道自然之理’乃‘文章’阐明之对象。而圣(行文者)则是沟通“文”与“道”之桥梁。毋庸置疑,就是这座座桥梁,承载着万千年人类文明之脚步。这脚步,尽管时有迟重,时有轻缓,而桥梁却不可有一时之或缺。盖知桥梁者,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别。其伟岸辉煌,名声鸿远者有之;轻便简约,湮没无闻者更有之。但却皆具“沟通”之用。希忱兄以非专业之笔,数十载文字经营,诗、文、散、论,连篇累牍,虽没有期望自己这座桥能有多高多大,但他毕竟“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地“沟通”着。
  《洗尘文集》,分篇别章;聚彼心语,成其宏卷。而究其本色,实‘乡情万种’,四字可当。清徐县域,作为太原辰拱,千万斯年,风物传承于乡土,文明演化于蒸民,鼎盛衰落,山川可鉴。啜君希忱,既生长于斯,乡思里念,自是植根心田。俯仰栖息,每忘情于春耕秋获;吐纳得失,更知味于水色山光。叹逝于四时,寄兴于万物,与落叶共悲,同柔条皆喜。东湖虽小,每观云霞雕色,日月叠璧,高垂丽天之象;西岭非高,时赏草木贲华,山川焕绮,远铺秀地之形。希忱喜武而好文,兴之所至,遂投篇援笔。记乡梓之事,传乡梓之闻,颂乡梓之人,考乡梓之史。辨非明是,寄几许深思;游目骋怀,附诸多妙想。由是,山水人物,化形神于笔底;好恶妍蚩,自影响于篇中。诗词如是,文论如是,小说传记,亦皆如是。
  有云:递乎信息,播乎知识,创其艺术,抒其情趣;发掘理念,交流意识。皆著文之目的。虽目的有分,取向各别,然无一不离“明道”,无一不是“载道”。尝论香山居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何者为时,何者为事?为时者,观其世音,依附时代之节奏;度其世象,融合时代之脉搏。为事者,感其事态,梳理物运之迁回;会其事理,证验物运之因果。希忱诗文,从容不迫,与‘时代’依附而融合,于‘物运’梳理而验证。是可谓其趣自得,其乐共享,自愿聚精会神而为之,倾心尽力而行之。
  至于“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贞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等文体六义,试度希忱诗文,竟得其几何?济济读者,自有仁智之见。窃以为,六义之中,倘能得之四五,也当自珍矣。抑或有六义尽得者,便足以明道,岂非悦己而荣世?尝闻西晋陆机,秉奇俊之称,尚有“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之自叹,况乎芸芸我辈?既非专业之笔,何免几许瑕疵?细品斯文集,于诗则赋议盛,比兴弱,故难免浅显之失;于文则通俗多,变化少,故易沾平淡之嫌。此亦当前我辈之同病,当共勉之!当共勉之!
  向知啜君,寄兴武术,纵情文学,于人则兢兢业业,质朴其中;于文则洋洋洒洒,情愫其外。勤奋笔耕,是其天性。每有文思涌动,则来不可遏,去不可止。不求方轨前秀,垂范后昆;但愿放言乡梓,慰藉平生。试想,眼前若无一段空阔,心底何来千江明月?而今啜君虽年届古稀,然精力尚沛,东隅虽逝,桑榆未晚;以其爱文之深,为文之勤,信之仍老当益壮,文思尤炽,不无笔耕不辍,收获再丰之念。亦能于其固有之语言惯性和定势思维最要紧处,游刃有余,有所突破;更好地释放个性,开掘新意。为这座沟通文与道之桥,增其华,添其彩,不亦乐乎?
  百年世事任浮沉,烟雨湖山当酒斟。笔走明溪清澈底,于潺湲处读君心。小诗浅陋,聊当一赠。贺《洗尘文集》出版面世,祝清徐文坛文华璀璨,愿读者朋友开卷有益,诵读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