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经208国道从晋中开车回清徐,远远地就看到道路两旁树种植被郁郁葱葱,不时有鸟儿在树丛中飞来飞去,停车驻足,树丛下,小草颜色青翠,十余名工人师傅正在对树木进行浇水、修枝等抚育管理。
深吸一口气,扑鼻而来的新鲜空气,让人心花怒放,舒服极了,记者惊异于家乡这惊人的绿色变化,便和修护树木的工人师傅攀谈起来。“我们是县林业局组织来对这片小武片林进行管护的,看到那些银杏树了吗?”一名师傅指着前方生长繁盛的银杏树群说,“它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在咱这里不太好养,但这一片林子管护得很好,有药商曾经想以高价把这些银杏树的树叶全部收购用作药材,县林业局的领导坚决不同意,说1000块钱一片叶子也不卖呢……”
听着师傅这些话,记者将信将疑,于是特意留心了县内其他地方的植被种植和管护情况,并搜集了一些相关数据。
2016年年6月,我县的“创森”工程作业设计顺利通过了市级审批高标准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共3.555万亩。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工作思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环城百万亩创森骨干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山水田林路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城乡生态绿化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上半年,全县造林面积完成7400亩,占省级考核指标数9179亩的80%,其中,三北封山育林面积6000亩,森林植被恢复179亩,天保人工造林1221亩。在实施中,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跟踪作业,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
今年4月25日,县林业局和王答乡机关干部50余人在王答乡闫家营村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全县生态建设添加绿色。在植树现场,林业局干部职工们相互协作,严格按照栽树技术要求操作,“三提一踩一压实”挖坑、扶苗、培土、踩实、浇水,齐心协力栽下3000余棵漳河柳,圆满完成20亩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义务植树136万株。
此外,育苗面积完成8000亩。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营林质量的根本保障。林木种苗生产由过去的以荒山造林树种为主,向多品种、多规格、多色调、多品味的多元化发展。我县大力发展抗逆性强的生态型苗木、材质好的速生用材林苗木以及绿化大苗、各类名特优新经济林种苗满足市场需求。在苗木供应中,严格执行“四证一签”,确保苗木质量。
树木种植以后,经常性的养护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真所谓“三分种树七分管护”,树木不养不管就会生长不良,长不成材,甚至死亡。因此,为促进苗木茁壮成长,必须加强树木的养护管理。
4月份,县林业局组织40余人编组四支专业队伍对小武片林和郝村片林进行浇水、修枝等抚育管理。5月15日—20日,组织专业队深入高鹅路(鹅池到二醋厂段)对沿线树木进行了修枝,清除部分明显枯死的树木。5月20日—6月1日,组织专业队对清东路两侧林带内枯死树木进行清理。根据清东路车多、行人多的特点,专业队伍凌晨5:30就到工地开始施工,排查一段,处理一段,发现枯死的和病虫害严重的树木全部清除,有力地促进了树木的正常生长。“6月、7月,我们一直在葡峰山庄旅游路、307国道等地对树木进行管护。其实,种树只是一种手段,而并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加强老百姓心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概念。每个人都有植树的义务,但是并不一定要种树才算,护绿同样重要。”林业局工作人员说,自己不践踏绿化带和草坪、不摘花、不折断树枝,同时及时制止他人破坏花草树木,这些护绿行为都算植树内涵,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大力建设绿色家园,倾力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清徐绿色“底版”,下一步,我县将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全民参与的方式,让清徐的绿之底色更加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