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2983期 >2016-07-20编印

叛逆的爱情最美丽
——重读经典红色小说《青春之歌》
刊发日期:2016-07-20 阅读次数: 作者:春晓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能经得起时间淬火般的考验,非经典作品不能。近日,我重新捧读杨沐的《青春之歌》,除了激动于青年知识分子们火热的革命战斗豪情,最让人赞叹不已的是其中描写的较为“叛逆”的爱情故事。
  《青春之歌》是当代中国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小说,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地也产生过强烈的精神冲击波。这部小说之所以能震撼人心,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浮华掠影所遮挡,最为关键的不仅是知识分子如何融入革命的大洪流,更重要的是女性在选择真正属于她们的爱情上,与大势所趋的红色革命不无千丝万缕的关系。
  林道静,一个温婉、优雅的小女子,本是可以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作为“富二代”的女孩子,她羞于自己的出身,决心砸破温暖而富足的日子。洪流滚滚,红歌嘹亮。道静心中无时不在沸腾,她最终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毫不犹豫冲向了风风雨雨中随时可能面临如浮萍一样命运的革命大潮。
  小说开篇采用悬念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林道静因反抗家庭包办婚姻而出走,在北戴河寻亲不遇,想投海自杀。于是,徐徐展开了才子与佳人的爱情画卷。
  “清晨,一列从北平向东开行的平沈通车,正驰行在广阔、碧绿的原野上……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林道静刚出场,就给人留下了多愁善感、温柔多情的印象。她形单影只,忧愁、孤单且寂寞。她在用心叩问苍茫大地,未来的人生、爱情在何方?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手法高明。写革命青年成长历程,始终以爱情为主线,这样紧紧扣住了读者心弦。接着,故事来了,“小姐落难,公子相救”,最终被北大才子余永泽抱得美人归。
  自古以来,爱情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余永泽之后,作者杨沫又将笔锋一转使二人的爱情出现了波折。后来,卢嘉川进入了林道静的视野,并使她的爱情天平再次“叛逆”。事实上,卢嘉川起到了“偶像”的牵引作用。起初,林道静并不知道革命为何物,也不明白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但卢嘉川所表现出的坚定政治立场、英雄才子的气概,让道静认识到爱情需要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才会绽放更美丽的光彩。之后,她大胆决定离开与她卿卿我我的余永泽。余永泽幻想的是封建主义花前月下般的爱情,而林道静是铁定了选择烽火岁月历练的爱情。最终,林、余爱情分道扬镳。
  爱情的叛逆,出现拐点往往是激烈的矛盾冲突所致。道静移情别恋爱上卢嘉川,经历了艰难的心灵磨砺。毕竟,余永泽是她的原配夫君。按当今观点,有夫之妇显然不能随便找人。但是,她不得不要“叛逆”了。在情和理的感化中,她给他留下了纸条:“永泽:我走了。不再回来了。你要保重!要把心胸放宽!祝你幸福。静。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
  爱情的叛逆,充满了人性化、人情化。林道静与自己内心进行了强烈的自我斗争,终于还是放弃了这份感情去追求真正的爱情。
  对于当前年轻一代来说,我们一味盲目追捧“小时代”的氛围,崇拜影视明星、娱乐圈的所谓成功之道,不能不说是民族灵魂的缺失。我们向往的是“个人奋斗”,追求市场眼球效应。与《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相比,是何等的相形见拙!如今,很多年轻女孩向往嫁入豪门,嫁给“富二代”,正所谓愿意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青春之歌》中的“叛逆”爱情,是远超物质和富足生活之外,是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凝结的真挚情感。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青春与爱情似乎已经有些遥远,但真的需要年轻一代重新思考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