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节节攀升的气温让许多人为之“折服”,选择躲入空调的“怀抱”。但是贪图这份凉快太久后,很多人就染上了“空调病”,导致感冒、咳嗽,甚至诱发其他疾病。炎炎夏日,应科学使用空调,凉快的同时更要注意健康。
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多少度合适?
近日,在一家设计公司上班的小李抱怨,同事喜欢将办公室的空调开到22℃左右,经常让刚进入室内的她感受到夏天到冬天的瞬间转变,体质不好的她虽然披上了薄外套,但还是因此感冒。
那么,空调到底开多少度合适呢?首先,每个人对冷热的感受或多或少有些差异,但基本是在24—27℃之间较为适宜。其次,也要考虑到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一般情况下,室内外温差在5—7℃间比较合适,最多不要超过10℃。否则,进出空调房时会感觉到较大的差异,免疫力不好的人,例如小孩和老人,体内温度调整能力比较差,可能因此得“空调病”。所以,综合近日的气温情况,空调温度设置在26℃左右较为合适。
另外,很多人喜欢晚上睡觉时开空调,保证有个凉快的睡眠环境,但要注意的是,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5℃。同时,要善用空调的“睡眠”功能,使用这个功能一定时间后,会自动升高一定温度,使睡眠时候的温度更加舒适。不同品牌的空调此功能具有一定差异,具体还需看空调的说明书。
特别要提醒的是,当人在不同温度的区域内出入时,忽冷忽热会让血管忽而收缩忽而扩张,也容易诱发脑中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及抽烟、经常酗酒的人都属于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在使用空调时要尤其注意把控好温度,或者选择其他降温方法。
什么是“空调病”,如何预防?
“空调病”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室内外温差较大,产生机体适应不良的现象。在空调房里,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容易滋生致病微生物。据有关专家统计,开启空调的密闭室,五六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13.2%,大肠杆菌升高1.2%,红霉色菌升高1.11%,白喉菌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长期待在空调房内,人体首先会感到眼睛干涩、嘴唇干;其次由于穿衣较少,皮肤大部分裸露在干燥的空气里,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再者就是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这样散失的水分会更多,时间一长,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严重时会发生干裂,给了感冒病毒、细菌可趁之机,从而引发感冒、咳嗽。
那么,该如何预防“空调病”?首先,空调的温度不能太低,最好设置在26℃左右。此外,不能因为贪图凉快,让空调风一直对着人体直吹。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通宵开空调,可以用电扇等代替。开空调时最好隔一个小时开下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不能为了省电牺牲自己的健康。平时应该多运动、多喝水、补充维生素,增强自身抵抗力。
此外,室内多放一些绿色植物,不但能净化室内空气,还能平和人的情绪,达到双重降温效果。另外,入睡前,可以用短丝袜装着大米冰制,再用“冰米袋”擦拭凉席。这些都是健康降温的“土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