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期末考试,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也即将开始,劳累了一学期的孩子们又可以在愉悦放松的惬意中享受假期的快乐了。但是,每到假期来临之际,也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中小学生暑期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又摆到了全社会特别是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面前。如何抓好中小学生暑假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县交警大队安全科狠抓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定期不定期深入学校、班级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特别是在寒暑假前夕,他们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并在互动中让孩子们掌握更多交通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确保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的假期。
据县交警大队负责人分析,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大致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与机动车抢道。现在不少中小学生上学放学,都骑自行车,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不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喜欢跟机动车“平起平坐”,成了中小学生交通事故安全的最大隐患。二是在道路上追逐、嬉闹。在骑车上学放学的路上,不少中学生喜欢三五成群,攀肩搭背,手拉手或是攀扶其他车辆,非常不安全。
三是横过马路或通过路口,不遵守相关规定。不少中小学生在横过道路或通过路口,不遵守相关规定,也没有做到一慢、二看、三示意、四通过,有的甚至不注意观察和避让来车,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险象环生,甚至还曲折竞驶,欲与机动车比高低。
分析近年来全国、省、市、县发生的交通事故典例,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增多原因有:
——中小学生参与交通随意性增强。中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强,在路上行驶时,见什么都新鲜,总要多看上几眼,极易造成精力分散,而且一旦结伴而行,极可能因玩兴大发而忽视了安全,一旦在公路上因争强好胜比起车技、赛起车速、追逐打闹起来,更会险象环生。
——监管力度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由于脱离了学校和家庭的监管,违规现象增多,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就算违反了交通法规,交警也是采取宽宏态度,教育为主,然后放行。正是由于这些心态,致使一些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悲剧。
——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差。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少中小学生常常把公路和街道变成了操场和打闹玩耍场所,直到危险降临而不自知。
针对上述情况,交警建议,学生出行,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乘车时,要在车辆停稳后再上下车;下车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确定无过往车辆时再安全通过;不乘坐超员车,不乘坐喝过酒的人开的车;不乘坐三轮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货车等非营运车辆;搭乘二轮摩托车和电瓶车时戴好安全头盔;乘坐小型汽车系好安全带。
二是走路时,须在人行道上行走,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通过路口时不闯红灯;横穿街道时须走斑马线,在没有设置斑马线的路段横穿道路时,要注意过往车辆,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斜穿、猛跑;禁止在车行道上等候、招引、拦截车辆或者玩耍、追逐;禁止进入高速公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道。
三是不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骑车时遵守右侧通行规定,转弯前应向后观察一下并打转弯手势,确保安全再转弯;不逆行,不扶肩并行,不单手、双手离把,骑车时不接打手机、不攀附其他车辆,做到各行其道;通过路口时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停车不越线,不绕行;骑车不带人,车辆不乱放。
四是做文明交通的宣传员、监督员。要向家人和亲朋好友宣讲文明交通,当发现有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闯红灯、超员、超载、搭乘机动三轮车和农用车、驾乘汽车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路口不排队通行,以及行人横过道路不走斑马线、在机动车临近时随意横穿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给予劝导。
在宣传教育中,县交警大队民警还突出了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告诉他们暑期中要做“四不一会”,即不在公路上玩耍、不突然横穿公路、不乘载客农用车和机动三轮车、不在上下学途中追赶打闹、学会基本自我保护方法。
愿孩子们都能增强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愿社会各界都能承担起责任,通过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让他们在阳光与爱的怀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