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山水*之间总第2978期 >2016-07-08编印

日月山一瞥
刊发日期:2016-07-08 阅读次数: 作者:韩玉林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们从西宁市乘车西行,在去青海湖的路上,先要经过湟源大峡谷。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古丝绸之路南线的大峡谷,地形地貌别具一格。峡谷内山峰绵延不断,褶皱断层的痕迹随处可见,阳面草木稀疏,阴面植被旺盛。随着汽车的颠簸,地势越来越高,透过轻纱般的雾气,在峡谷的西边,出现了一座大山,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日月山。再往上走,便到了山脊上的垭口处,停车30分,我们在这里参观拍照。
  在古代,日月山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岩赤红而得名。日月山是青海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最高海拔为4877米。我们站在山上远望,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远处的主峰更是高峻挺拔,云雾缭绕,四季积雪不化。赤岭为何改名叫日月山?这里还有一段非常美好的故事呢!
  据史书记载,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文成公主,就是穿越过这个山口进入西藏的。当时文成公主曾在翻越这座大山时,因惜别长安,便拿出父王赐给她的一面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长安的美景,抒发远离故土的悲伤心情。面对前往的茫茫草原,她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此情此景,被奉命来接她去西藏的使臣发现。这位使臣为了帮助她驱散离别的悲楚,便偷偷把她使用的那面镜子,换成了一面石镜。此举弦外之音,就是让她忘却对乡土的眷恋,以防文成公主愁断肝肠。聪明过人的文成公主,见到这面石镜后,立刻把她从长安带来的那面日月宝镜甩向赤岭的东山坡,以示她诀别故土,踏进西藏与松赞干布完婚的决心。从此以后,赤岭就改名叫日月山了。
  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上,树立过汉藏和好碑。汉藏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的行人都愿意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
  唐蕃古道旁,有一尊文成公主的雕塑,亭亭玉立,仪态大方,一双眼睛遥望着远方的故乡。往下是文成公主庙,庙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1984年,为纪念唐蕃古道和青藏公路改建通车,在日月山两座相对的山顶,分别修建了日亭和月亭。两亭均为八角砖木结构,亭顶琉璃瓦,彩绘飞檐,绘有太阳、月亮图案。建筑精巧,金碧辉煌,具有浓厚的藏族风格。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末及历史功绩。亭内还绘有壁画,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面貌。月亭内有珍贵的“唐蕃赤岭分界碑”,及文成公主在西藏传播中原文化,促进西藏文化艺术与生产成就等方面的壁画。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0日,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树立的“日月山修路纪念碑”,记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修建青藏公路的业绩。
  我们脚下的这条唐蕃古道,东起陕西西安,途经甘肃、青海,西至西藏拉萨,全长3000公里。如今,古道旁已建起高速公路,进藏的货物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进西藏。山坡上,五颜六色的经幡,被山风吹得“哗哗”直响,像是在讲述着那日月山上动人的故事。景区内有几头供游客骑上拍照的牦牛,雪白的绒毛被主人梳理得干干净净。一些年青人穿上藏民服,骑上牦牛照像,很是潇洒。当地人也让我们骑,因年龄大了,怕发生意外,被我们谢绝了。
  在日月山的西麓,有一条不大的河流,全长只有42公里,这就是著名的倒淌河。一般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的,可倒淌河偏偏从东向西流。它是从日月山下流出来,一直向西流入青海湖。平时倒淌河里的水不多,只是涓涓细流,可一到春天化雪的时候,或秋天多雨季节,河里的水一下子就变得多了。倒淌河为什么从东向西流呢?相传是文成公主思乡的泪水,汇成一条东流的小河。公主担心小河东流至长安后,让亲人看见,故向上苍祈求,让其改流。河神为之感动,形成“众河皆向东,唯此向西流”的今古奇观,一直流淌至今。
  1300多年过去了,倒淌河那清清的流水滋润着大片的草原,养育着大量的牛羊。现在,倒淌河镇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汇处,是西宁市通往海西、西藏、玉树、果洛等地的必经之地。人们再也看不到解放前,那种荒凉的景像了,再也听不到从前那种“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的悲叹了。镇上的饭店、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兽医站等鳞次栉比,,而且,不论白天黑夜,倒淌河镇每时每刻都在迎送着五湖四海的客人。
  日月山——倒淌河——公主庙,一朵民族友谊之花,将与日月共存,永远盛开在各族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