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36套,完成2500平方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续建工程;2012年,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建设涉及的53所学校(15所初中、38所小学)教学装备和标准化建设、5所学校的校舍建设工程;2013年,推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提高乡村医生补助待遇,在17家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4年,建立葡萄农业保险,探索增设果树、蔬菜保险,逐步扩大农业生产保障范围,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5年,进入分级诊疗单病种201种,执行单病种补偿最高限额,取消起付线,将补偿比例由75%提高到78%(县中医院80%)……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县牢固树立“民生是第一目标”的理念,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施政所向——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透过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这两扇窗,不难发现,民生议题如此集中。五年来,从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到就业、社保等,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就会成为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解决重点。
每年的人代会,县政府都会提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这也折射出县委、县政府的责任和担当。
五年来,面对严重的经济下行压力,县委、省政府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不动摇,坚持财政再紧保障民生的力度不减弱,坚持每年为老百姓办十件实事的目标不懈怠,“勒紧裤带负重前行”,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累计安排财政资金68.03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87.7%,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
深化改革——确保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制度红利”
改革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让更多改革红利普惠民生,创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这是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工作目标。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搭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投融资创业基地,建成好朋友商贸连锁、新源农业、科技馆等3个众创空间和王答新型建材、镁铝合金深加工等2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渐成规模。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基本建成,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目前,我县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25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400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以“安养”为主要内涵的综合养老服务建设,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通过货币补偿、商品房回购、重建等方式,加快棚户区、城中村、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村搬迁安置,加快村改居、农村社区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和安全感。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对照“六个精准”要求,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压实扶贫责任。坚持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扎实做好促就业、增收入、强保障等各项工作。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充分调动困难人群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实施驻村帮扶、社会参与、合作社+基地等多种模式,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稳步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职责,统筹、整合、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医疗联合体更加紧密,分级诊疗更加有效。
着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责任制保障“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高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要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法律顾问、“一村一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把化解一批重大不稳定因素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领导干部信访值班、包案下访等制度。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普惠福祉——还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持续打好“五大工程”“五大整治”、大气治理、治超等一系列组合拳,清徐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持续实施环保“五大工程”、“五项整治”。按照新《环保法》要求,严格工业企业排污监管,对偷排、漏排和污染物严重超标企业依法加大处罚力度。新旧307国道沿线工业企业的煤场、料场实施全封闭。钢铁、焦化、金属镁、水泥、搅拌站、陶瓷等重污染企业物料堆场全封闭并配套喷淋系统,严禁露天堆放。持续实施307国道两侧汽修厂整治工作,强化道路两侧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加强环境监测点周边1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猛招”治理大气。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烧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垃圾秸秆焚烧污染控制工作,实施展集中供热工程、气化清徐工程、环境空气清洁工程,按计划逐年淘汰黄标车。
狠抓造林绿化。编制《清徐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加快推进荒山造林、葡峰森林公园、平原林网等重点工程,完成造林1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23%,城乡环境明显好转,地下水位止降回升3.6米。
倾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徐沟、孟封“百镇建设”,防洪排水泵站、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成运行,完成通湖路等四个片区改造工程,东湖北岸公园即将开园迎客,城镇化率达到43%,县城绿地面积288.15万平方米。太祁高速南互通投入运行,滨河西路南延、307国道改线即将通车,县城——徐沟市政路建设全面启动,全县公路建设完成1662公里,县域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相信清徐人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