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集义大常村西葫芦大面积成熟的时候,地头价格虽然已降到了8分钱一斤,却也很少有人来收购,这一情况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6月16日,针对西葫芦滞销的现象,县长王琳玉、副县长李凤梅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大常村现场办公,解决菜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去年我们每斤西葫芦能卖到将近8毛钱,可今年每斤只有8分。”在大常村地头,一位村民说,“这样下去我们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了。”西葫芦是5—6月份供应市场的主打菜,大常村种植了5000亩西葫芦,每户种植面积从1亩到3亩不等,种植茴子白和西葫芦的人家大约占三分之一,往年农民人均每年通过种植西葫芦可获纯收入1000余元。今年由于天气寒冷及阴雨时间长,西葫芦上市时间较往年延迟,且上市时间与河北、河南等地的蔬菜上市时间相冲突,使得西葫芦价格从每斤8毛急剧降至8分,但仍然无客商收购,农户西葫芦面临滞销现象。记者在现场看到,成片绿油油的西葫芦已经成熟,由于没人收购,部分西葫芦已开始抽空了。
针对集义乡西葫芦滞销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清中、徐中、美特好、六味斋、阳煤等企业和蔬菜经济人进行研讨、对接。王琳玉指出,要通过我县现有的冷库来贮藏西葫芦来延长销售时间,待价销售。同时,引导动员菜农积极应对,进行生产自救,降低种植损失;有关部门要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好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信息指导,为菜农提供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指导菜农种植市场需要的菜;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农民增产不减收。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大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力度,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济人的作用,想方设法尽快解决西葫芦的滞销问题。县委、县政府已积极同美特好等大型超市联系,进行农超对接;与驻地企业六味斋、阳煤、清中、徐中联系,推动农企对接,减少农民损失。
据悉,目前西葫芦价格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而且省城多个批发市场也陆续有外地的货车前来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