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2966期 >2016-06-08编印

种子情缘
刊发日期:2016-06-08 阅读次数: 作者:闫永胜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这个世界,人总是匆匆来去,但大多只顾走路或擦肩而过了,有缘的才相聚到一起,从而产生同志情、友情、爱情等情愫,甚至发酵成一种事业,如历史上的刘备、关公和张飞,以桃园三结义为起点,写下了三国鼎立精彩一章;又如鲁迅和许广平,从师生情到夫妻情,共同摇旗呐喊,奠定了“五四”运动以来近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还有孙中山和宋庆龄从同志情到夫妻情,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我们的国家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历史上由缘到情,由情到兄弟、夫妻到事业的例子不一而足,不再一一列举,总之这是一种伟大的缘,革命的缘或国家的缘,象穿透力极强的种子,会生发出伟大的热情或力量,随时引起一场运动或新的革命,使人类生活更加光明。
  人有万种,缘有前后,在相识相处相知相惜相牵相共,一句话在乎兴趣爱好、思想追求有无共鸣,为此,好多缘情都与年龄无关,而只在乎境界与思想的共同高度。如一生名人或伟人的婚姻,有人总感觉他们有老牛吃嫩草之嫌疑,如鲁迅比许广平大18岁,孙中山比宋庆龄大21岁,甚至杨振宁比翁凡大了50岁,有人还发微信加以嘲讽。其实,嘲笑人者怎么能够理解伟人或名人的逻辑呢?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活着不只是为了生活,还有为了事业。
  缘有人缘、情缘、佛缘、道缘、同志缘、师生缘等,拿一句话总结为:普通缘或一般缘、名人缘或伟人缘等,人缘是一个人人品的反映,情缘是这个人的情商所在,有的人中年相知即中年缘,有的人老年相知即老年缘,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相知叫无缘,正所谓:缘来有前后,缘情分轻重,在乎兴趣爱好、思想追求是否相投也!
  因喜好田园生活,一日路经三街,见一门内满院瓜果,有丝瓜、南瓜、苦瓜还有自己不知名但很好看的瓜,于是心生欢喜,不由进院驻足,恰逢主人在,于是相唠共赏,知主人名丁海龙,原来我们俩都是田园迷,因此说好成熟了留种,意味着我要将这份美丽来年移植到我的田园。第二年春向他取种子时,我们又谈到了种植和自己出了书的事,于是送书做为馈赠,从此种子为缘、书为媒,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后来发现,我们有诸多共同兴趣,如都爱田园,爱善心事业,很巧的是我们同龄,同病相惜,越处越近,于是时不时在他家共饮一杯。
  这段时间,他想发起一个爱心活动,和我商量要组织人马到榆次参加“山西首届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以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共同在家乡播洒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么好的事,我当即表示赞成,然后我们呼朋唤友,共同发起并组织了这次为期三天的公益活动,共出动9辆车40多人次。为了组织这次活动,我也不知费了多少精力,贴了多少油钱。正如他所说:“你别看我们“傻”,其实我们是在做有益于子孙后辈的事,因为我们是在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他的话说得何其自信,何其乐观。而当说到我们的关系时,被他说成了我们是“种子情缘”,正可谓:人生情缘千万种,种子情缘当歌诵。善心种子共播洒,撒向人间成大爱。
  是的,现代人大多都精明了,皆以经济为道,以至社会上一度享乐主义、西方价值观盛行,使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冷遇,导致有些年轻人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节,只知圣诞节,不知端午节,只知道追求自由、开放、平等,享乐,不知道什么是孝悌、伦理、道德,有些人性格严重扭曲并造成好多家庭矛盾或悲剧,少数人甚至出现心理变态引发杀人、爆炸……
  而他,我的种子情缘弟兄丁海龙,作为一名普通人,首先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就是要立志去学习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用他的话说:我们要放眼于未来,做有益于子孙后代的好事。
  为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撒向家乡,丁海龙不辞辛苦去榆次联络取票,义务提供车辆组织大家参加,免费送资料、送午餐,为4000多名听众提供周到的服务。三天的传统文化讲座结束后的当晚,我激情难抑,写下了题为《谁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希望有一日能将传统文化讲堂引来家乡,使更多的人得到熏陶,让中国梦,在家乡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文章见报后,我告诉了丁海龙老师,他兴奋地跑到报社拿了十多张报纸,说要让更多人分享,可见他对宣传传统文化的喜悦心情。晚上他呼我一起吃饭时,说起我们共同组织的这次爱心活动和我写的感悟文章,被他戏称为“傻瓜种瓜”。
  我们从田园种子到爱心种子,从一个傻瓜到两个傻瓜,友谊的种子其实从一开始就萌芽了。因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共同事业,形象地称之为“种子事业”,我们的情缘也就理所当然地叫做“种子情缘”了。
  愿传统文化的种子洒遍全中国,洒遍醋都葡乡,愿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国梦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落地生根,播种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