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将迎来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清徐县位于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圈内,素有“文化名城、醋都葡乡”的美誉,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锤炼和孕育了勤劳智慧的清徐人民,创造了独具神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截至现在我县已成功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技艺、徐沟背铁棍艺术、清徐砖雕、彩门楼4项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于迎鼓架火习俗、大北村大王庙赵氏孤儿的传说、葡萄酒传统酿制技艺、常丰皮影戏、熏葡萄技艺、集义高跷、徐沟豆腐干、孟封饼制作技艺、不倒翁等9项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沟罐肠、葡萄栽培技艺等2项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徐架火节、抬花轿表演艺术、清徐民歌、民居木雕传统技艺、柳杜旱船艺术、李闯王过清源的传说、粑饼制作技艺、握棍艺术、清德铺元宵、月饼模雕刻技艺、清徐沾片子、同步发酵工艺、灵芝谷醋等13项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沟背铁棍、砖雕、东于迎鼓架火、皮影、高跷等民间艺术频频亮相,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清徐人的自信和魅力,生动诠释清徐人开放的胸怀和创新发展的激情,我们深信:先辈们创造的文化遗产必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清徐未来发展的软实力。
清徐老陈醋
“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根溯源在清徐”。清徐老陈醋位列全国四大名醋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醋”,其色泽亮丽,入碗挂壁,集酿香、料香、醇香、酯香为一体,民间素有“透瓶香”之雅号,清徐被称为“中国醋都”,清徐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起了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宝源老醋坊传习基地,醋立方养生馆,连续举办八届醋文化节,编辑出版《清徐老陈醋史话》。
清徐彩门楼
清徐彩门楼由过年插柏叶的习俗演变而来,从柏叶门楼、扭彩柏叶楼、扭彩彩门楼、彩绘彩门楼,到现在的喷绘彩门楼,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历史,是一个集民间古建筑技艺、民间美术、民间彩绘、民间手工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赞扬和喜爱,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时代价值,清徐彩门楼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徐沟背铁棍
徐沟背铁棍艺术是一种集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戏剧、民间音乐、民间杂技、民间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被誉为“空中舞蹈”、“无言戏剧”、“流动杂技”、“活动雕塑”,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起了背铁棍传习所,编辑出版了《徐沟背铁棍》,远赴北京、深圳及上海世博会等进行演出,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
清徐砖雕
砖雕是我国民间建筑重要的装饰艺术,清徐砖雕以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享誉三晋,成为山西居民建筑的一种独特装饰艺术。清徐砖雕的特点:一是土质特好,经久耐用;二是花样繁多,套路频多;三是画工精细,刀工别致;四是谱系明确,传承有序。清徐砖雕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起了砖雕传习所,收集了古砖雕艺术品300余件,代表性传承人韩永胜正自筹资金三千万元兴建中国最大的私人砖雕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