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用辛苦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贡献。而这些本应该是父母身边撒娇的孩子们却只能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有的儿童即使留在父母的身边,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些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全国妇联2013年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人,超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央视曾报道称,现在中国有7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2000万生活在贫困线下,1300万没有获得户籍登记。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半数,比例高达56.17%。
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是由来已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方方面面去解决。学校要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教育影响力,来正确引导孩子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通过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管理机制,增加他们的集体归属感。针对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寄宿学校和乡村学校少年宫,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父母要充分发挥亲情纽带作用,要经常拨打亲情电话和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孩子近期情况。志愿者要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和温暖。
就像韦唯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只要你、我、他都伸出爱的双手,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架起爱的桥梁,营造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他们的童年将充满阳光,他们的未来将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