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25日,我有幸作为山西省唯一的捐赠人,随国家扶贫工作组一行十几人赴贵州威宁彝族苗族回族山区小学实地探访,和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共度“六一”儿童节。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当地学校的现状及持续捐赠给贫困山区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改变。这次活动受到了当地学校及家长、孩子们的欢迎,更展示了山西人乐善好施的公益形象。
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大雨贵阳火车站
我们到达贵阳机场已是凌晨一点多,旅途的疲惫尚未散去,便又匆匆来到贵阳火车站,取了去威宁草海的票,又是近六个小时的路程。火车开到六枝站的时候,下雨了。邻座的彝族大妈用我听不懂的贵州土语一路讲她在毕节的家和她和儿子、孙子,我一边听一边看窗外。车窗上密布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雨珠,还有从车顶上斜下来的细细的雨线,长长短短,也有从车站的小亭蓝色石棉瓦上滴下的雨珠,滴滴答答,一路伴随着我们。山上一片片整整齐齐的是土豆苗,据说要到5月份才能成熟,一年只种一季;塑料薄膜覆盖的是苞谷苗;经济作物只有烤烟,这里是烟叶种植基地。下午5:30到了威宁,车窗上的雨线不知道什么时候增加了无数条,密密麻麻,已经看不出图案了。快到六盘水了,好大一片雾啊,白茫茫一片,除了火车道水泥栏杆边能看见一排绿植外,整个山里雾气茫茫。到达草海站,已是暴雨如注,坐在车里,根本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中雨二塘镇梅花小学
9:00,大厅集合,工作人员点名后,我们一行十几人乘车前往二塘镇梅花小学。车到艾家坪时,起雾了,车外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清路。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里一年四季经常有雾,雾大时要封路。不知过了多久,雾散去了,路两旁矮矮的松柏又跃入眼帘,外面绿油油的一片,似乎更亮了。只是手机信号不好,4G变2G,有时候信号全无。
11:00,到达梅花小学。头发花白的马校长早早在校门口迎接我们,孩子们淋着雨跑过来,跑到我们跟前又怯生生地站住了,躲到墙根底下看着我们笑。我们裹紧大衣,和孩子们共撑雨伞上了二楼教师办公室。办公室内十分简陋。几张旧木桌拼起来的大办公桌上堆满了各年级学生的作业本、老师们的备课本。墙壁已经泛潮起皮了,靠窗边是一个铁炉子,一个烟囱,是用来生火的。这里的人们烧不起煤,大多用柴火取暖。讲台上一台投影仪已坏掉,但没有维修的地方,便成了摆设;几台旧电脑据说也是捐的,有些已不能正常使用。广州来的女同伴穿得少,冷得直跺脚,校长给她开了电暖器,这才好些。为了节省电,在这里电暖器一般是不开的。
马校长带我们参观了图书室,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狭长的小屋,几张破旧的木桌、一个简易的书架上摆着几十册崭新的《曾国藩》等大人都看不懂的书,小孩们更需要的是配图画的课外书,低年级的同学需要有拼音,可是这类书都没有。屋角堆放着扫帚等杂物,俨然是一个仓储间。
梅花小学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是回族人,老师们很敬业,但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音乐、美术老师更是缺乏培训。
到吃午饭的时间了,这里的厨房很简陋,但面积还算大,有三个厨师在做饭,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今天的饭菜名称。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每天能在这里吃上免费的营养午餐。我们和老师们在简陋的屋子里围站一圈,端着小塑料碗吃着,比民工还民工的场景想想都辛酸,还有些尴尬。因为学校老师和孩子大部分是回族,所以吃的都是清真食品,猪肉是不能吃、也不能跟孩子提猪的。
听校长说,三年前,孩子们走到学校时鞋子都已经打湿了,早上从家里背来的烤熟的洋芋,到中午已经凉了;要么背着生的洋芋到学校,中午自己烤着吃,很苦;现在每天中午三菜一汤,有免费的营养午餐,家长和孩子们已经很开心。
在梅花小学,我见到了那个叫卯光彩的一年级小女孩,她比扶贫办寄给我的照片要漂亮很多,棕色的眼睛,扎两条羊角辫,怯生生地喊我“老师”。我和她一起吃饭,她很懂事地要帮我洗碗。我们在她破旧的课椅上并排坐下,我拉着她的小手和她交流,她不敢看我,只是简单地回答。我给她和同班值日的同学一起照相,孩子们高兴地拎着笤帚跑过来,看我用手机给他们拍的照片,没有人为她们拍过生活照。临分别时,小光彩哭了,我心疼地为她抹去眼泪。同学们送我们叠好的纸船、纸花篮、喇叭花、画的彩笔画,还有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塞进我手里一个四片叶子的绿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回来的车上问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她们说这里三叶草很多,如果能从中找到一株四叶草就代表幸运草。我想回去后要把它做成标本,让幸运一直陪着所有人。
随后全校的孩子列队整齐地来到满是泥水的操场上,为我们认真地表演了手语操《天耀中华》,他们稚嫩的动作,天真的笑脸感动着每一位在场的人。
我们还和部分同学、老师一起体验了“隔空传球”等加油课,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体验游戏中收获的自信、开朗和坚强。余下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我兴致勃勃地绕着学校转了两圈,想在校门前留个影,校长很慈祥地笑着说:“不用找了,你找不到的,因为我们学校根本没有校门,建一个校门很贵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5月24日星期二阴天哈喇河乡马鞍小学
马鞍小学400多名学生,90%是回族,剩余有少数的彝族、汉族、蒙古族。长得酷似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的马校长告诉我们:最远的学生家离学校8公里左右,冬季长跑最快的是家最远的学生。考虑到我们的承受能力,这次选的家访路线并不是最难走的。
这是一次特殊的家访。走在我前面的是九岁的小男孩张良高,他是马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妹妹八岁,上学前班。他每天领着妹妹走这条山路上下学。小男孩穿着棉衣、雨鞋,一路不说话,只是轻快地走在队伍最前面,不知爬过了几座山,趟过了几条河,把我们全部甩在了身后。九岁小男孩一个小时十分钟的路程,我们手足并用、连走带爬耗了一下午。鞋子过水路时灌了水,湿透了,泥巴沾满鞋底,腿像灌了铅。衣服在上爬时被热汗浸湿了,风一吹,凉飕飕地沾在身上,去时穿着保暖衣,爬过两座山就脱成衬衫了,热汗就像水一样流。一天的山路走下来,鞋子已经面目全非了。
小男孩就走在我前面,一点都不喘,一路上不笑也不说话,过河时点一下石头轻飘飘就过去了,我拽着粗一点的树枝,小心翼翼地过,水灌进鞋子里,透心儿地凉。好几次我们的队伍跟不上他,我提醒他站一下等会儿,他很听话很懂事地停下来站在一边等。荒郊野外的山顶上,前后都没人家,路很泥很陡,没人,没信号,往下一看,到处是悬崖一样的陡坡,一脚踩空就会掉下去。爬上半山腰上的那个家,小男孩的爷爷坐在小板凳上呆呆地看着我们,面无表情,奶奶围着看不清颜色的头巾坐在墙角,妈妈是个智障,爸爸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拿出烤熟的洋芋(土豆,当地人叫洋芋)给我们吃,大家把书、衣服、文具等送给小男孩,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一路不笑也不说话酷酷的小男孩终于露出了儿童纯真的一面。
14.83公里,25288步,带着计步器的杭州同伴感叹:这一天走了他两年的路程,发誓回家要减肥。回来的路上,路过国家4A级风景区草海,我们只在外围望了几眼,实在太累了,已经没有力气参观了。
2016年5月25日星期三阴天秀水镇新田小学
昨天回来感觉特别累,回到住处,被子是潮湿的,胳膊不小心伸出被窝,凉,不由自主地缩回去;第二天早上起来,衬衣穿在身上潮乎乎的,袜子挂了三天也没干。在清真馆吃了炸洋芋,里面放了鱼腥草,吃不惯,吐了。威宁小耙耙比较好吃,牛肉粉羊肉粉也不错,只是很想念家乡的多味面条。这里饮食偏辣,我不习惯,基本上每天处于半饥饿状态。8:00从威宁出发,近11:00才到达新田小学。远远地从山路上看到下面有一面红旗,我们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终于到了!老乡们告我们的“马上就到了”原来这么远。一路颠簸一路泥泞,石子路、黄泥路,窄窄的山路,海拔比之前几所小学还要高,有点晕,想吐,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是不是缺氧的缘故。因为要赶下午一点多从威宁去贵阳机场的火车,我们在新田小学只待了很短的时间,和校长谈了谈,了解了一下学校的情况,见了见受助学生,看望了正在上课的孩子们,就匆匆离开了。没有围墙,一出教室就是空旷的山,下山时简直是飞奔下去的,一路开得很快,司机车技很好。还好,差二十分钟火车就开了,总算赶上了。
2016年5月26日星期四贵阳龙洞堡机场
一周的行程很快结束了,收获很多,感悟很多。贵州——威宁,那里有我的牵挂,我的孩子们……
看到自己的付出可以让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我们知足了。只要他们过得好,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呢?别了,美丽的贵州;别了,亲爱的孩子们,不知道何时能再见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