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2961期 >2016-05-27编印

我与高考擦肩而过
刊发日期:2016-05-27 阅读次数: 作者:张仲杰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952年,我在县城高小毕业了,准备报考太原的学校,继续升学。母亲拉着我的手唤着我的乳名叮嘱说:“德茂子!你一定要报考中学,妈妈再困难也要供你将来上大学。”语言恳切没有商量余地,我只好答应。
  来到太原之后,在高小的学长引荐下,我和几位同学,住在了太原市国民师范学校的学生宿舍里。每当开饭时,国民师范的学长们,便手端一碗白菜、粉条、豆腐菜,手拿三、四个大蒸馍,吃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令我们这些在家缺吃少穿的孩子们,万分地羡慕。学长还告诉我们,“住师范学校,不用花学费,吃饭吃得好还不收伙食费,课本、抄本也由学校供给,只要自己好好学习,什么心也不用操了。”学长还语重心长地说,“当然,家庭富裕的,也可以考中学,升高中,考大学。不过,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每年也可参加高考,还不是一样住大学吗?”听了学长的话,又考虑到我在高小学习时,因为偶尔没能按时缴纳伙食费,给母亲带来的尴尬,我便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国民师范学校。
  1955年,经过三年紧张学习的我,初师毕业了。当时我17岁,学校规定,年满18岁者安排工作,17岁以下者,继续升学。于是,我顺利地考上了本校的中师部。流光易逝,到了1957年秋季,我便升级为中师三年级了,想想来年的高考,我便开始了参加高考的准备。我把三年来所学过的课程:语文、政治、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物理、化学、以及历史、地理、生物、教育学、心理学……等课本,一股脑摞在我的枕边。我制定了复习计划,利用星期天,将数、理、化的全部习题,重新做一遍;利用午睡与饭前饭后,晚自习与睡前的时间,熟读背诵其他课程的内容。当时,我承担学校合唱团的手风琴、钢琴伴奏,学校乐团的负责人,经常进行训练和演出,不能按时完成复习计划时,我便晚上加班。在宿舍楼道的灯光下苦读,去老师的教研室做习题,有时通宵达旦,当天空闪亮时,便回到宿舍与同学们一起起床、盥洗、上早操。在音体美教研室时,李茂林老师对我进行了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程的训练。帮我创作了几首小曲,为报考艺术师范学院做好了准备。在语文教研室里,黄沉中老师系统地指导我对汉语言与写作知识进行了复习。将三年来我所做过的作文题指导我重新写了一次,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让我深深地铭记在心里。
  时间进入1958年,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参加义务劳动,进行毕业实习,毕业总结,复习的时间就犹为珍贵。正在我为备考紧锣密鼓地奋斗时,学校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今年所有的中师毕业生,全部安排工作,不准参加高考。消息传来,所有准备参加高考的同学,都目瞪口呆。紧接着我们全校四个毕业班的同学,都举行了以“服从祖国召唤”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表决心,写决心书,一致表示要无条件服从祖国召唤,愉快地参加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有的同学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将“一颗红心献给党!”我们毕业班同学的决心书,全部张贴在大礼堂,甚为壮观。几乎所有的同学,在《毕业生分配表》上,都认真地写下了“服从祖国分配。”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豪言壮语。
  毕业分配之后,同学们都有了自己工作的地点,也都确定了出发的时间,然后有的回家,有的住在学校,等待出发的时间到来。我们分配到长治市共十四名同学,确定七月一日在学校集中后出发。我记得在六月二十一日那天,回到了家乡,向母亲和亲戚们告别。二十二日那天,我的大妗托我带上十斤小米,去向阳店送给表兄。我骑上自行车从清徐出发,行程近百里路程,完成了给表兄送小米的任务,返回城里时,已经天黑了,就住在我二姐的家里。可就在那天:六月二十二日的晚上,班主任老师到我们的宿舍里找我,言说教育厅紧急通知,要求我们学校保送音乐和美术各十名同学参加北京艺术师范学校的招生考试。当时,不仅我不在学校,还有不少老师寻找的同学也不在,只好临时确定了参加保送的名单。第二天,六月二十三日上午十点,我才回到学校。当同学们将这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告诉我时,真让我感到极大的失落。无奈之下,我找到了学校的曲咏善校长,曲校长听了我的情况后,二话不说,和我一起骑上自行车向上马街上的教师进修校奔去。我们赶到时,已经十一点多了,北京艺术师范的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连一个人影也没有找到。我的高考梦由此破碎了,我和与我同样情况的同学就这样与高考擦肩而过,留下了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