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著名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邻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面积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为3750米。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又名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即“圣地”之意。方圆千余平方公里,主体部分是三座完全隔开,但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迈勇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5958米。这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
三神山——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是守护亚丁藏民的守护神山,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
经历了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被称为香格里拉之魂的中心地带稻城·亚丁。到达稻城的我们已经是精疲力竭,几名高原反应严重的队友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到宾馆的第一件事便是进输氧室输氧。自己虽说没什么反应,但坐了一天的车也累了困了,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钻进被窝倒头便睡。
从稻城县城到亚丁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第二天我们又得起早。7点钟出发的时候,天还不是很亮,可能是因为地处高原的缘故吧,早餐没有一样东西是热的,拿给我们吃的馒头不是生就是冷,所以一上车我们便开始吃自己带来的食品。几位队友什么都没吃,只是背着氧气袋一言不发。看她们一脸憔悴的样子,我在想,我们从几千里外的南方赶来,真可谓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此行到底还值不值?幸运的是,这个疑问在天亮之时就得到了诠释。亚丁确实太美了,美得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表达。这时候我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甘愿受旅途之艰辛来到此地,因为这里就是人们梦中的天堂,就是人们追寻的香格里拉。
也许有人会问,香格里拉不是在云南的迪庆吗?不错,云南有个香格里拉县,而这里有个香格里拉乡。两处香格里拉都有各自的特色。云南的香格里拉温柔秀气,四川的香格里拉粗犷豪放。也有学者提出,香格里拉不是某一个点,而是一个很大的面。西藏的林芝,四川的稻城,云南的迪庆,都在这个范围里面。香格里拉意味着完美,意味着这片土地没有被人类大规模的开发过,这里的人民有信仰有宗教,这里有雪山,有草地,有田园,有森林。
稻城很大,而真正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地方是在亚丁。车过香格里拉乡不远,便到了亚丁自然保护区。汽车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弯道,远处是一座座巍峨的雪山,近看是一片连着一片的金黄色草地。此情此景,足以让我们忘了什么高原反应,忘了自己此时是在3750米高的稻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要求师傅停车,让我们拍拍照留个影,尽管导游一再告诉我们,前面的风光更美,但我们还是舍不得放过这世间独有的美景。车子还在行驶中,但一路上,亚丁的美已深深地嵌入我们的骨髓。
亚丁是个小村庄,村子里所有的民居都用石头砌成,屋顶是木板,自上而下看,整个村子就像一幅暖色的版画。亚丁的藏语意思是“向阳之地”。香格里拉按照藏文的字面意思是“心中的日月”,佛陀在一本经文里把他理想中的佛国净土称为“香巴拉”,后来就演变为香格里拉的音译。亚丁有三座公认的佛教神山:仙乃日、夏诺多吉和央迈勇,她们分别代表着佛教中的观世音、金刚手和文殊三个菩萨,这里的景色非常近似佛经中描述的净土,故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汽车下山进入亚丁河谷,停在了亚丁自然保护区的门口。我们带着早上旅行社发的食粮骑马上山。因为路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上山的路显得有些艰难。路上的白雪与马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幸好,不过是半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就到了森林中一块宽敞的平地,坐在那里,把能吃的东西全吃了。填饱了肚子,等队友们到齐,我们一起向古冲寺行进。古冲寺位于仙乃日雪峰脚下,是观赏三座雪山的必经之地,我们在寺的周围转了圈后继续赶路。
森林中的道路崎岖坎坷,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我们走走停停,终于又一次被眼前的美景陶醉。脚下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河边是一大片绿色的草地,草地的尽头是白雪皑皑的神山。我们沿着木桥一路向前,差不多用了三四个小时,才看到前面有电瓶车。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洛绒牛场,那里是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最美的地方,乘电瓶车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可是那天天公不作美,我们最后也无法一睹神山的容貌,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好在还能远望神山上皑皑的白雪,还能欣赏身边随手可及的玛尼堆。站在这里,我已经能够感受到了天空与大地间的相融,也能感受到雪山、冰川、森林、草甸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队友们都还在下面等着,我们不得不转身下山。这时候,不远处有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四季长青,
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
那里没有忧伤,
她的名字叫香巴拉,
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