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苑*副刊总第2954期 >2016-05-11编印

我的爷爷
刊发日期:2016-05-11 阅读次数: 作者:王新瑜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这是一位孙辈对爷爷深切的怀念,字里行间能真实地感受到爷爷对他深深的影响。有人说,历史是明镜,心中有明镜,才能以史为鉴知兴亡。圣贤是榜样,心中有圣贤,才能见贤思齐明得失。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安定富足的社会里,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苦难,但从这篇文字中我们能感觉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物质无比匮乏的年代,
  在那个敌强我弱的年代里革命者的那些峥嵘岁月,铁骨丹心……
  1930年农历三月十三日,爷爷出生在山西省清徐县西范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那时候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我们现在的这些孩子永远体会不到的一种艰辛。爷爷家有姐弟五人,三个姐姐一个哥哥,爷爷排行老小。
  16岁那年被阎锡山的军队拉去当了壮丁,到了军队里,生性好强的爷爷又怎么会甘于只是做一名普通的小兵,看到当时军营里有个吹号的人比较牛,就萌生了拜师的念头。这位师傅有个爱好就是抽大烟,常常都会把一些小兵的军饷要了去为他开支所用,而爷爷每个月都会把2块大洋的军饷主动孝敬给师傅,久而久之,这位师傅也对爷爷产生了好感,将一身技艺倾囊相授,爷爷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各种号谱练得滚瓜烂熟。
  后来爷爷所在部队经过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每次开战之前,作为司号兵,爷爷都会在最高指挥官身边随行,指挥官一声令下,爷爷的冲锋号就会响起,随后一个箭步就冲出去,跟着队伍一起夺取每一次胜利。关于吹号这回事,根本不像电视上演的那么简单,爷爷自己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就是在一个地方吹完一次冲锋号以后,要马上转移位置,因为接下来很快会有一个炮弹就落在刚才吹号的地方,爷爷从来没有炫耀过身上的伤疤,他那曾经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九死一生的情景,是我们只能想象却永远也无法体会的。
  选择做司号兵,我想也是爷爷不愿意向同胞开枪吧,爷爷虽然脾气火爆,却着实是宅心仁厚,从来都没有炫耀过他打死了什么人,只记得他常常炫耀自己在短兵相接之时,赤手空拳,神勇难当,曾经有一次,一个人就缴了十几个人的枪。
  爷爷所在的连队负责驻守黄河要塞,有次敌军有一个团的兵力来犯,急需救兵来援,前后出去几个人都有去无回,爷爷自告奋勇说让我去吧,结果犹如猛虎出笼,不但查明了敌情还夺取了敌军的一匹战马和一把大刀。战马一般都只听从主人的驾驭,这匹战马也不例外,寻常人根本无法驱使,爷爷大手一拉缰绳,硬是驾驭着这匹烈马冲出了重重包围,及时传递了重要的军事情报,援军及时赶到,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爷爷在此战之中立了大功。
  还有一次一个俘虏在家附近想回家探亲,部队首长虽有心做个人情却是不敢松口,爷爷自告奋勇说,我带他去,首长说你不怕他跑了吗?爷爷说,让他先跑两畛地(一畛地长为120米左右),照样把他抓回来,最后果然顺利地带回了这个俘虏。
  1947年3月,爷爷所在部队编入华北独立第七旅21团1营1连(注1)任连部司号员(连长武汉青,指导员李运来)。当时的部队里会吹号的人非常少,因为爷爷有吹号的特长,部队首长安排他带几个兵学习吹号,爷爷毫无保留地又将自己的本领全部教给了这些兵。
  随后,爷爷跟随部队参加了河南三县市(焦作市、武陟县、修武县)围剿蒋军的解放战役。
  1948年,因为思想品德好、军事素质过硬,爷爷被推荐调入中央警卫团负责保卫北京西郊军用机场,这可是经常可以近距离看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开国元勋和各界政要人物的地方。部队首长在推荐信上写道,“该同志素质过硬,为人可靠!”,全旅之内仅推荐了爷爷一人。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时候,爷爷作为中央警卫团全团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参加了这项盛典,他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见证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不屈不挠、英勇奋斗而换来的新中国的诞生。并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开国领袖检阅。在部队时多次荣获优秀士兵,模范司号员等荣誉称号。
  1951年8月爷爷觉得留在部队也无仗可打了,就向部队提交了退伍申请书,部队首长也基本同意了,事后又突然接到家中来信,说家中的老母亲病重,想见多年未回家的儿子,而此时退伍手续还未办理完结,可是由于爷爷对家乡的思念之心却是再也压抑不住了,只好向部队先请假回家探母,退伍手续托靠战友办结后邮寄回来,先行带了自己最心爱的军号和士兵证就这样回到了家乡。但终因当时路途较远、通讯不便未收到退伍手续,也未联系上托靠办理退伍手续的战友。
  此后,也从未享受国家对退伍军人的任何待遇,就留在家乡参加了农村生产队劳动,历任生产队社员、大队采购员、生产队长、大队副业主任等。在担任大队副业主任期间,一手办起了村里的油坊、磨坊、蜜蜂场、柳条编织厂等,组织大家用柳条编簸箩编簸箕,养蜜蜂、手打扇车打粮食,大锤榨油……做的都是普通人干不动的重活儿。无论做什么活儿,爷爷都是一把好手,多次荣获县、乡劳动模范称号。直至1982年底,尽管从村干部位子上退下来,但是他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却是一点都不曾落下,直到83岁时还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地里干活。
  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从不占集体的便宜,从不拿集体的分毫东西。
  为解决全家九口人的吃饭问题,爷爷就是不停地干活,开垦一切能种植物的荒地来种食物,中午总是顶着大太阳出门去锄地,说是中午的太阳可以把锄起来的草晒死,除草效率高,却从不考虑他自己也站在烈日下挨晒。
  爷爷还在家里养了骡子来耕地、搞小型运输,年年养的十来只羊、四五头猪,个个都又肥又壮,院子里总有一大群鸡跑来跑去,因为爱好,还养过鸽子,后来奶奶嫌浪费粮食才不让他养了。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的菜园子一到收获的时节就总是满园丰收,每次回去爷爷都会去园子里摘好多蔬菜让我们带回家。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常常用骡车拉回来一大车野草和秸秆来喂羊的情景,后来不养骡子了,就用自行车带一些回来。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对我总是面带笑容,我小一些的时候总是看爷爷和家里其他大人用铡刀切草,偶尔他们都不在的时候,我跃跃欲试,但是爷爷总会因为我年龄小不让我做,一直等有了大人们,再和他去做。直到后来在养羊的最后几年里,我年龄稍大了些才开始和爷爷切了一些草。再往后,家里人说养羊太累,也不让爷爷养羊了,那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爷爷老了。
  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公认的大力士,中午大家休息的时候,爷爷就去拿碌轴来玩,平时几个人都拿不动的双碌轴他一个人用双腿夹住就能给立起来,四十多岁的时候,三个年轻小伙子合力抱住他,他一把就把三个人都摞到一起了。
  爷爷一辈子都从不服输,就是在他年近86岁坐在轮椅上,记忆力严重衰退,手也抖得厉害,只能呆呆地望着门口的时候,三姑问他能不能自己吃饭,他还说“行!”,结果他却是连半碗饭都端不起来了,即使是坐在轮椅上,有人说,来搬掰个手腕吧,爷爷还是会使出全部的力量去比拼……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县里举办摔跤比赛,不分量级,爷爷个子不足一米七,一个人守擂三天,一直处于霸主地位。最后一天比赛将要结束时,来了一位五大三粗的大力士,经过几个回合交战,终因三天的拼搏,筋疲力尽,与冠军失之交臂,屈居亚军,爷爷说,要不是最后一天摔的没了劲儿,哪儿能轮得到他人来当冠军。后来过了一段时间,爷爷在田间又碰到那个夺了冠军的人,就和那人又较量了一把,不费吹灰之力就让那人输了个心服口服。每每说到这段经历,爷爷总是洋溢着骄傲的笑容,说完以后,就会说,来!爷爷教你两招。直到后来爷爷80多岁了,偶尔他还是会很神秘的叫我到一边说,来!爷爷教你两招。其实还是那几招,我后来知道了和爸爸嘀咕,说爷爷怎么总是教的这几招,爸爸事后总会叮嘱我,你爷爷年龄大了记性不好了,你要当成没听过的样子,让你爷爷高兴一些。而现在,我多想回到家里,看爷爷笑着对我说,来!爷爷教你两招。可是再没有那机会了。
  爷爷还喜欢听秧歌,自己以前也是敲锣的好手,附近村子有秧歌表演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就去了,边听边敲,高兴得不亦乐乎。
  爷爷年轻的时候,为人十分正派,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连打扑克、象棋都不让孩子们玩,认为那是不务正业,更别说麻将,直到后来孙子们也大了一些的时候才慢慢地放松了要求。
  爷爷对我很好,在他年老以后,我却总是懒得回去看他,现在想看,却是再也看不到了,看着爷爷照片上自然亲切的笑容,却只成为了定格在那一个瞬间的回忆。
  爷爷就这样走了,出殡前那天晚上,我为爷爷整夜守灵,家人们都说应该写一写爷爷的生平,尤其是妹妹闹得最凶,说一定要写个悼词,让我写,我却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听到爸爸和父辈们对爷爷的故事侃侃而谈,我突然发现自己真是做了一场最不称职的孙子,在爷爷的记忆还没减退之前,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要认认真真地去听听爷爷的故事,去好好听听爷爷那些足以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往事,听着他们侃侃而谈我从来没有听爷爷给我讲过的故事,我好嫉妒,然而我却只能羞愧的无以言表,以前我怎么就从来不知道缠着爷爷听故事呢?
  现在,我只能听长辈们的讲述,详细地询问爷爷生平的各个细节,而我自己却再也不能亲耳聆听爷爷跟我讲他的英雄过往,讲他的点点滴滴了;再也看不到他蹲在大队门口,我回去的时候叫声爷爷,他就开心地起身,欢快地骑起车子回家的情景了;再也不能接过他锁在柜子里,连自己都不舍得吃的饼干了;再也不能再听到他呼唤我的小名,叫我把他准备好的东西拿回去了;再也不能再看到他带着笑容,辛苦劳作的身影了;再也不能再看到他坐在轮椅上,望着门口的眼神;再也不能再握着他的手感受他的温度;就连他最后的时间里的喘气声我也听不到了,让人足够遗憾吧!
  勤俭安家享四世同堂,
  信义仁爱当一生好汉。
  爷爷一生勤劳俭朴,育有两儿五女,五个孙子,十三个外孙。至爷爷离世时,已有五个重孙,六个重外孙。所有优良的品质,用在他身上都不过分,诚实守信,有情有义,宅心仁厚,富有爱意,我的爷爷堪当一条好汉,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一条好汉。
  2016年3月6日晚八点二十六分,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入棺的时候,孙子外孙都围在棺材周围,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拼了命地往里塞东西,好多子女们都挤不过去。爷爷去世后直到下葬一直都是晴天,出殡的前一天,天上的太阳还在,却飘起了鹅毛大雪,下完并无半点积雪,之后直到下葬的那些天都是晴空万里,坟前的花圈燃烧产生的烟雾直上九天。爷爷辛劳了一辈子,现在已经远去天国,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存,他的品质我必将继承,他的事迹将铭记我心,他在天国一定不会有疾病和痛苦,我的爷爷,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注1:太原战役中晋绥独七旅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