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2944期 >2016-04-15编印

啊,大漠胡杨
刊发日期:2016-04-15 阅读次数: 作者:韩玉林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2015年8月,去青海、甘肃旅游,我最大的心愿便是亲眼再看一看胡杨树。虽然在4年前,去新疆旅游时,见过胡杨树了,但还没有看够。
  胡杨,又称胡桐(汉书)、异叶杨、三叶杨、英雄树,它生长在我国大西北的戈壁滩、荒原上、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狂风吹不倒,砂砾埋不掉,酷暑烤不焦,严寒冻不死,暴雨冲不垮,干涸旱不枯,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烂。它在祖国的大西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像征性的品格。它是坚韧不拔,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代名词。
  在去大西北之前,我对胡杨的印像,都是来自影视作品和摄影作品。几株孤零零的老胡杨树,在肆虐的风沙中,或倒,或倾斜,或顽强地挺立,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一树种已到了灭绝的边缘。其实不然,在敦煌,我终于见到了盼望已久的胡杨树。因为靠近水源,高低不一的胡杨树,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全然不是我心中的样子。
  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远在一亿三千万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为“第三纪的活化石”。它是生长在沙漠里唯一的乔木树种,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我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如今,除了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等,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以见到一些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都在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
  胡杨是落叶树中天然乔木,高10米——20米,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树叶奇特。我看到:小的胡杨,一两米高,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大的胡杨,枝条上的叶子,圆润如杨,叶子的边缘还有很多缺口,有点像枫叶。树干遒劲,直指蓝天,从它身上透出一股顽强的生命力。矮的胡杨,把自己矮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它尽可能地多占有空间,掠取本来可能是小草的资源来营养自己。在这里,高大的胡杨,居高临下;粗壮的胡杨,峙强凌弱;衰老的胡杨,苟延残喘……我最佩服的是:死亡的胡杨。在沙漠的小河边,我看见了那些已经死亡的胡杨。它们有的连根拔起,躺在河边,一头淹在水里,一头靠在岸上。任凭风吹雨打,霜欺雪侮,不改初衷。有的枝叶全无,只剩下光杆,也宁折不屈。几百年来,矢志不摇,昂首自若。
  胡杨树被称之“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每年国庆节到10月中旬,是胡杨尽展魅力的最美季节。一夜秋风,骤然会把整片的胡杨树由浓绿变成浅黄,继而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胡杨叶就会全部变成纯粹的金黄。在湛蓝的天空下和苍茫的沙漠中,宛如阳光一般明媚灿烂。登高远眺,金秋的胡杨如潮如汐,五彩斑斓,漫及天涯,汇成金色的海洋,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而当秋风乍起,金黄色的叶片飘飘洒洒,大地如铺上金色的地毯,辉煌而凝重,超凡而脱俗。
  听导游介绍,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里。原因是胡杨的细胞,透水性比一般的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它便能从树干的节疤或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当地的居民用它来发面蒸馒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除供百姓食用外,胡杨碱还可以制作肥皂,也可以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据说,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公斤的盐碱。因此,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然而,遒劲的胡杨啊,边塞寂寞的使者。虽同属荒漠植物,却没有沙棘的蓬蓬勃勃,也没有红柳的优美婀娜,更没有云杉的四季常青,来显示摇曳洒脱的风采。只有孤寂地把一腔生命,蕴藏在坚硬的砂砾中。胡杨的一生,只能与茫茫旷野永恒相伴,与落日流霞永恒相随,与漫漫风雪永恒相依,与尘世生命永恒相守。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晚清诗人宋伯鲁所写的《胡桐行》:“君不见额林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长。交柯接叶万灵藏,掀天踔地分低昂。矮如龙蛇多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优美的诗句,借用比喻,将胡杨的雄伟高大和千姿百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大漠上的胡杨,面对生存无可挑剔,又能包容世界一切,这是它生命的真实写照。一生只是为了恪守青春,在平平淡淡中把绿色营造。生生不息,铮铮铁骨,任凭漠风撕扯,任凭砂砾吹打,仍傲然屹立。这正是中华民族脊梁的化身,不屈中蕴涵出坚强,平凡中孕育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