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初期,在德国柏林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穆勒和施密特两家人。穆勒和施密特都是鞋匠,他们在道路两侧各开了一家鞋店。那时纳粹政权已经逐渐接管德国。每天早晨八点,两名鞋匠都会准时前来打开店门,从而防止因为晚开门而被对方抢走顾客,占了便宜。
不过每天早晨开门时,索尔·穆勒都会停下来,点点头,稍一抬帽子,向街对面那个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说一句:“早,施密特先生!”而汉斯·施密特也会礼貌地微微一点头,回答道:“早,穆勒先生!”
一天早晨,穆勒最小的女儿安娜和他一起来到店里。当听到爸爸向马路对面的竞争对手问好之后,她抬起头望着爸爸,大声说道:“爸爸,你为什么要向那个人问好?他又不是你朋友。”
穆勒回答说:“亲爱的安娜,作为犹太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要求我们必须友好地对待自己的邻居,向他们问好,哪怕那个邻居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随着希特勒逐渐收紧他在欧洲的铁钳,两位鞋匠所生活的小村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报纸上登载的反犹言论让穆勒一家提心吊胆,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们经常听到谁被送进了集中营的噩耗。穆勒与施密特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只要见面,他们一定会友好地向对方问好。
一天清晨,天还没亮,穆勒和他的家人就被一阵粗暴的敲门声惊醒了。德军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要将所有犹太人隔离起来,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天才刚刚放亮,穆勒一家人就和其他犹太家庭一道被赶到了小镇广场上。所有人身上都伤痕累累,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突然,一个声音从街道上传来。“早上好,穆勒先生!”施密特大声说道。“早上好,施密特先生!”穆勒下意识地回答说。
施密特目睹了眼前的惨景,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思索了一下,然后快步跑到卫兵旁边。“你们不能逮捕这家人。”他抗议道,“他们不是犹太人。”
卫兵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犹太人,施密特先生?”“因为他是我堂兄,所以我知道。”施密特义正词严的态度加上他坚定不移的口吻让士兵觉得他没有说谎。就这样,他们放了穆勒一家。
此后,这两个原本是对手的鞋匠家庭再也没有见过面。
穆勒一家先是逃到法国,后来又去了英国,最后在美国定居。穆勒在那里安居乐业,抚养子女,度过了充实漫长的一生。穆勒夫妇不仅有自己的孙女,还亲眼目睹了几个曾孙的出生。就因为每天早晨的一句简单问候,就因为穆勒对彼此关系的认可,以及他为了维系这一关系所作出的些微努力,穆勒救了自己和家人。
这就是一句简单问候的力量,话虽轻微,但其意义从来都不小。一个个片段组成了我们或丰富或呆板的生活,如果我们能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片段,比如每天跟人热情地打招呼,给人以温暖的微笑,给求助者施以力所能及的援助,那么我们不经意的善意,说不定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