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村企*一线总第2936期 >2016-03-25编印

再登绵山
刊发日期:2016-03-25 阅读次数: 作者:韩玉林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曾于2000年8月登过一次绵山,那时绵山被三佳集团董事长阎吉英刚刚开发5年,一些庙宇、道路正在建设,附属设施还不完善。事隔15年后,2015年5月9日,我再登绵山,亲眼目睹了这20年来,阎先生投资近30个亿,打造的新绵山。
  绵山,又称介山,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跨介休、灵石、沁源3市县境,绵延50余公里,最高海拔2571米。景区面积54.1平方公里,现有14个景区,360余个景点。集山光水色、文物古迹、佛寺道观、革命遗址于一体,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和清明(寒食)节文化发源地。
  绵山上的文物古迹众多,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寺庙之中,最为奇特的就数云峰寺了。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1700余年。它是绵山的精华,到了绵山不看抱腹岩,就等于没上绵山。抱腹岩,是指山势像一个人张开两臂抱腹,这个“腹”是一块巨大的石盖。它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200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同时可容纳一万多人,为天下“绝无仅有”。主要景点有空王殿、介推祠、五龙殿、铁索岭、《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40余处。寺内保存有历代精美彩塑70余尊,其中包骨真身像3尊。更为奇特的是岩下内壁上悬挂祥铃。这挂铃是将人从山顶用绳索吊在半空中,靠绳索晃动,飞空凿洞,拽棒挂铃。整个作业过程,惊心动魄,险象还生。旁边海云道人有诗曰:“抱腹岩高紫气连,举头咫尺是青天”。
  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我们看到的庞大建筑群是在原址上,近年复修的,建筑群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大罗宫是道教的最高境界,里面塑财神、三清、三无、五岳等神像。在一座大殿内,我看到紧贴墙壁上有一幅巨型工笔画,貌似壁画,导游说,实际是画在布上的,称布画。可随时卷走,非常便于保存。布画长50多米,宽2米,名叫“朝元图”。上面有100多个神仙,每位神仙高1.6米。画师融合永乐宫壁画与敦煌壁画技法绘成,栩栩如生。使人叹为观止的是大罗宫里还保存着新制作的《道德经》百家书木刻。上世纪60年代,由赵朴初、启功、董寿平等百名书法家,曾一人一段,将道德经全文书写了一遍,称《道德经》百家书,是国宝,上海市商务印书馆曾印1000册。阎先生尊崇道教,读后写了感情奔放的后记。为了长久保存,他从海外购进花梨木,制成108块板。每块高4.8米,宽80厘米,请名家仿刻于板上,成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总长86米,气势恢宏,挂在大殿墙上,供游人欣赏。整个大罗宫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群楼高耸,雕梁画栋,宛若皇宫天庭,一派金壁辉煌。既雍荣华贵,又古朴典雅。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水涛沟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奔涌的山泉一路欢歌,潺潺而下,景色宜人。据导游介绍,水涛沟全长30里,现开发的旅游区10余里,称“十里画廊”。我们来绵山的当天凌晨,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久违的降雨,山涧的水量较大,在水帘洞外甚至漫上了石台阶。初夏的阳光在山外的平原上,已有几分威力了,可我们穿行在树木繁茂、浓荫蔽日,碎石铺就的山谷中,竟有几分寒意。由水涛沟逆上,我们看到20多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奔腾不息的瀑布,形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和瀑布群。主要有:五虎山、仙童坐龟、水牛竞渡、二龙戏水、佛香亭、七星桥、五龙瀑、水帘洞等。其中落差最大的是五龙瀑,其名得自于山崖上的5座石雕龙头,部分泉水就是从龙口喷涌而出,飞流直下的。此时,我想起了唐代大文豪刘禹锡的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每个景点都有与名人、乃至仙人相关的典故,被称为“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末唐初,李渊、李世民父子先后在绵山下的雀鼠谷击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南宋时,李武功和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东山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了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云峰寺上的铁索岭,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连接革命圣地延安与根据地的一条秘密通道,现为山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个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端午节,另一个就是纪念介子推的清明(寒食)节了。相传,介子推跟随重耳在外流亡19年,风餐露宿,吃尽苦头,曾割股奉君。待到重耳登基,成为晋文公封侯时,却忘记了他。后介子推携老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山归朝,竟派人放火烧山。那知介子推心意已决,以死报国,与老母亲在熊熊烈火中抱树而死。晋文公十分悲痛,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下令在他的忌日,不准动烟火,要寒食。因寒食在清明的前两天,故人们把寒食与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这一忠孝清廉的历史典故,在当时就有为国忘痛伤,忠孝美名扬的轰动效应,直到现在仍然对后人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如今,到绵山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齐全,交通设施完善,旅游大巴车齐备。高山游览,有缆车提供服务。
  的确,绵山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同时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她独有的绵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