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话题。古有卧冰求鲤、黄香温席,今有田世国捐肾救母、陈斌强背带养母。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基本。
日前看热搜榜曾有这样一个话题,“不要让老人跪着走完他的人生”,一看这个话题,心里咯噔一下,不禁猜想,是不是老人得了什么病不能走路,要请求救助。可我打开一看,瞬间心凉了。
这是一位88岁的老人,黝黑的皮肤,瘦骨嶙峋的身躯,变形的赤裸的脚,衣衫褴褛,身上沾满灰尘。采访他的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跪在满是石子的水泥地上,拖着捡来的废纸艰难爬行,喘着气,说着“甘扣啊,甘扣啊”,翻译过来是辛苦的意思。看着图片里老人的样子,我鼻子一酸,眼里噙泪。
一张张图片串连成老人一天的生活,破旧废弃的学校,臭水横流的环境,这便是老人的“家”,堆满捡来的垃圾,唯一的一小块空地放着已露出棉花的破被子,那便是老人的床。每天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在用爬行的方式捡垃圾维持生活。肚子饿了,好心人给点吃的,要么就是翻垃圾桶里的残羹剩饭,勉强充饥。老人这样的遭遇让人同情,大家纷纷谴责他不孝的儿子。未成家之前就已对父亲冷眼相向,动辄打骂,成家后更是将老人一个人丢在外头不闻不问,还霸占了老人的活命钱——低保和残疾人补助金。
拍摄结束后,那位记者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老人的眼神——希冀。那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对家的希冀,对被爱与被关心的希冀。他渴望被爱,渴望安享晚年。88岁,本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可他风餐露宿,苦不堪言。我们心疼这位父亲,同时更是对他儿子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有妻有儿的人,却做着这般没有人性的事,连最基本的孝道都不懂。
和谐社会有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想想我们小时候,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是谁在给我们讲故事哄我们入睡?一个人睡觉害怕,又是谁抱着你给你安全感?你睡觉不安实,是谁一次又一次从睡梦中醒来为你盖被子?是谁教会你说话?是谁教会你走路?是谁雨中为你撑伞自己却被淋得湿漉漉?又是谁的肩膀允许你“坐飞机”,是谁的背允许你“骑马”?是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培养成人,是父母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是父母在我们难过的时候给了我们安慰,是父母在我们犹豫的时候给了我们抉择,是父母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起居,是父母关注我们的冷暖饥寒……父母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着,我们却总是任性地惹他们生气,让他们担心,更有甚者,把父母赶出门外,六亲不认。“孝”永远是一个人一生中应该贯穿始终的字,每个人都会为人父母或者已为人父母,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样对待自己,将心比心,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
某派出所里,一个30岁左右的儿子在闹事,父亲来接他,试图背起他却怎么也起不来,一句“爸爸已经背不动你了”让在场的民警都湿润了眼眶。时光匆匆流逝,再看看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头发已经花白,渐渐变缓的行动,慢慢不济的精力,我们怎么能忍心对日渐年迈的父母不闻不问。愿世间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与父母好好相处,而我们要做的是将孝进行到底,让爱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