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桑(桑石宝)带领乡亲50余年如一日绿化荒山1.5万亩、植树2000余万株,但这些树产权全部归集体所有。这种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精神彰显出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和高风亮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人更是强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什么时候,成就事业都需要奉献精神;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如果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或者只讲等价交换、看重利害得失,必然会离心离德、一事无成。现实中有些人缺乏定力,“埋”不下头,“苦”不了身,整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投机钻营、“名利双收”。他们虽然一时得意,但终究会被时代抛弃。“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有了奉献精神,就能够不怕吃亏、不慕繁华,自觉“埋头”、乐于“苦干”。
学习老桑,不计得失,就要爱岗敬业。要安心、热爱本职工业,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老桑,不计得失,就要涵养静气。只有胸怀静气,才能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才能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骛谋发展;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清心寡欲,真正静下心来真抓实干,沉下气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而不计名利,廉洁奉公而不计得失,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学习老桑,不计得失,就要提升底气。要“心中有民”,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一线、工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与群众并肩而立、相对而坐,问政问需问计,听取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最真切的情况。
只要我们甘于奉献,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花在干事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大事不误、小事不漏,就一定能实现“十三五”崭新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