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忙碌辛劳了一年的乡亲们,无论离家有多遥远,生活有多艰难,总想回到家里,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小时候,我生活的小山村,虽然穷乡僻壤,落后闭塞,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视,不通路、不通车、不通电话,但故乡的味道,也有诉不完情怀,道不尽的牵挂。那种民风淳朴的环境,乡亲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种宛如一部长卷、一幅巨画展开的生态面貌,山青青,水绿绿,天上白云飞,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和如诗如画的乡野风光景色,找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感觉,就是我们挂在嘴上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那种宁静婉约的生活格调,仿佛远离尘世奢华浮躁的喧嚣,守着时光分分秒秒地过日子,无声无息地与万物对话交流……
我家年夜饭一般少不了年糕、猪肉和鱼,都由父亲掌厨。他难得在四季八节时露一手,平时由母亲烧水做饭。每逢父亲掌厨,我就知道有好吃的了,常常缠在灶堂间,当各种菜刚出锅时,父亲习惯用手抓起一块,往我嘴里塞。等父亲忙完后,各种各样的菜我就尝了个遍,肚子也差不多饱了。当丰盛的佳肴摆满餐桌,年夜开饭时,我也就只有凑凑热闹的份了。可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温馨撩人,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心头的那份充实感、快乐感真的难以言喻。
每逢除夕夜,看着辛勤劳作的母亲,长年累月忙碌的身影,特别是她那双开裂得像老树皮般的手,甚至有血星从开裂的缝隙中冒出来,我感到万箭穿心的痛,但她却乐此不疲,仍然默不作声地张罗好一日三餐,笑呵呵地洗衣服,纳鞋底,做针线活,忙完这又忙那,全心全意为儿女们服务。当年我在部队当兵,听说有一位爱兵如子的老将军,在下雪的除夕晚上,特地走上哨所,把正在站岗的战士换下来,让战士吃上年夜饭。后来,除夕夜都安排干部替战士站岗,成了这个部队的传统。
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故乡的除夕夜,是我们对亲情的呼唤,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童年的欢笑,少年的梦想……当思乡之情纷沓而至,那些在外的游子们,无论有钱还是没钱,无论显贵还是卑微,都应该学会像“候鸟迁徙”那样,具有抱定回归故里的决心,与家人团圆,一起来吃个年夜饭,快快乐乐过新年。有句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