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腊月,年味是越来越浓了,小年夜的到来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年味,仿佛伸手可以触摸、贴脸可以亲密。
没有经历小年夜就不会迎来大年夜,小年夜是年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虽说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也就是我们俗称“灶王爷上天”,但总是少不了我们的感情投放,一年了,我们要好好“辞旧迎新”,这不,先从“嘴”上开始。
“衣食住行”中“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嘴上的“风光”,日子多多少少会有些“坎坷”。所以,在小年这一天,人们祭拜“灶神”,期盼他能为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带来最实际的帮助。一年又一年,人们把更多的情感注入其中,有对过去一年辛苦付出的回味,也有对将来一年美好生活的祝愿。在过去,这一天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自己能“吃得饱”,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吃得饱”早已不是问题了,因此对于“灶王爷”的寄托更高了,但始终没变的是对吉祥平安的向往。
在年末,我们可以数清自己的收入却数不清自己的付出,可以留住自己的家产却留不住流走的时间。当祈愿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向往时,看似“傻乎乎”的,却憨态可掬透着一股质朴气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要求不高却很自然、很舒服。人们对于小年的厚爱就是这样的接地气,心里许许多多有关灶王的故事让这一天变得更加丰富,美好的祝愿下有更多美丽的生活故事。
小年没有大年那样风光,有关吃的故事也在千百年来的生活积累中渐渐演变成了对平安的追求,如今“年年有余”的日子过得富足,然而对吃还是情有独钟。现如今,灶王爷更像是年前一个最佳的情感寄托者,把最好的“吃的”供奉好,在小年夜这一天送上天,期盼在大年能带着多多的“福利”降临人间,恩赐千家万户,保得五谷丰登。
“吃”是一辈子最投入的一件事,在春节这个最隆重的节日当然更是少不了的,所以就有了年前人们对灶王爷的“爱”。然而普通的人们对小年的爱也极为简单,希望能在灶台上沾沾光。目标不远大,想法很实在,不管我们有怎样的付出和努力,最终都是希望“衣食无忧、平平安安”。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少波澜壮阔,有的是安静状态下的微微涟漪。
现在,生活条件的优越性没有让我们忘记“吃”的感觉,小年的味道不再青涩,而是更加的浓香,带着最纯真的年味,带着一个家最朴实的期盼,保佑吉祥,保佑平安。日子过得好不好,“吃”很重要,在“吃”这个问题上,有时候真的不可以将就。
小年,送走了灶王爷,希望他在除夕夜能满载而归,带着上天的恩赐,带着每个家有关吃的故事。不论我们的生活有多么艰苦,请不要在吃上吝啬自己;不论我们的工作有多么忙碌,请给吃腾出更多的时间。如果你爱自己,就在吃上对自己好点,别让小年夜情怀成为年前的一个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