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清徐*要闻总第2916期 >2016-02-01编印

小病在乡村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乡镇
——我县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述评
刊发日期:2016-02-01 阅读次数: 作者:杨利贞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自2014年8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分级诊疗试点县”以来,经过一年的实践,分级诊疗工作效果初显,目前,我县已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的诊疗机制步入正轨,“小病在乡村,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格局正在形成。
  亮点一:医疗诊疗制度日益完善
  2014年,我县出台了《清徐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在县医院、县二院、县中医院、王答卫生院和清源镇卫生院试点运行半年后,去年6月起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展开工作,确定100个分级诊疗病种,去年10月又增加101种,截至目前,分级诊疗病种已达到201种,并将新农合补偿比例由75%提高到78%(县中医院80%)。新农合患者只需支付小于或等于补偿最高限额22%的费用,超额部门由医院承担,乡镇卫生院按照补偿最高限额的80%为补偿标准,补偿比例达到85%。在确定县医院为县外转诊医院基础上,去年10月又将县第二人民医院也确定为县外转诊医院,可为集义、徐沟、王答三个乡镇的患者外转,并依托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外转诊的绿色通道。此外,将尿毒症三期肾透析、恶性肿瘤等纳入门诊补偿范围,还将特殊大额慢性病门诊补偿扩大到20个病种。
  县医院建立了特聘科主任管理制度,重点科室主任聘请省、市医院专家担任,由其进行技术帮扶。在院内选聘执行主任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新增设了血液透析室、肿瘤科、脑外科、泌尿外科、核磁共振室等科室,开展了微创手术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逐年提高。县医院聘请省、市三甲医院专家,通过坐诊、查房、疑难病例处理、处方点评和专业培训,一方面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找专家看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县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去年,县医院着手创建上连北京、山西大医院,下连乡镇卫生院的县级“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通过联系太原云医院携手北京、山西权威医学专家,共同开展疑难重症服务。同时,“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还联系着各乡镇卫生院远程门诊、远程心电、远程查房等服务。截至目前,共与北京、省级大医院会诊3例患者,与乡镇卫生院会诊306例。
  亮点二:县乡医疗联合体作用凸显
  为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给群众提供安全、价廉、高效、优质、方便、连续的医疗服务,县医院、县二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县乡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帮扶协议,由县医院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科室主任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形成科室帮扶乡镇卫生院的格局。同时,还认真落实乡村医生进退机制,积极吸收助理以上资质人员进入村医队伍,进一步优化了村医队伍,全县现有乡村医生356人,有执业助理以上的乡村医生79名,全县的乡村医生与12804户居民签订了服务协议。实施太原市“千医千村牵手”工程,有82名乡村医生与省市医生牵手,采取弹性、灵活的形式开展传、帮、带,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各乡镇卫生院聘请退休医生开展诊疗服务,并将医生送往省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进行全科和专科培训。通过对口帮扶、整体托管合作等形式,推动了县级医院改革,让老百姓看病少跑冤枉路,省时省力。目前,由县人民医院托管孟封中心院,武警医院对口帮扶王答卫生院,成立了由县医院院长康文娟为主任的清徐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管理委员会。市卫生局实施对口帮扶,由铁十七局医院对口帮扶孟封镇卫生院,武警医院对口帮扶王答卫生院,县中医院增挂了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分院的牌子,使县乡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及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亮点三:住院病人外转比例全省最低
  通过一年多的实施,我县分级诊疗工作效果初显,住院病人得到了合理分流,实际受益程度有效提高。
  分级诊疗单病种补偿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取消了住院补偿起付线,全部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药占比大幅度下降,住院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收益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分级诊疗以来,对照临床路径查病历、看费用,既保证了医疗效果,又避免了过度治疗等医疗行为的发生,全县住院病人在县乡两级得到了有效治疗,住院病人转外比例全省最低。
  2015年,我县县内住院患者14112人次,补偿金额为4326.03万元,住院次均费用5444.63元;县外住院补偿7442人次,补偿金额为3919.66万元,住院次均费用10816.72元(2014年县内住院患者12995人次,补偿金额为4067.72万元,住院次均费用6191.55元;县外住院补偿8998人次,补偿金额4757.99万元,住院次均费用9330.77元)。县内住院补偿增加1117人次,提高8.60%;县外住院补偿同比下降1556人次,下降率为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