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热线电话:5729196 15713515100
现年60岁的丁喜平是柳杜乡新堡村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13年前,他在北京打工时,意外捡到一个被遗弃路边的男婴。几经打听都无人认领,便带回家乡独自抚养。不幸的是,男婴不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属于二级智力残疾。但丁喜平没有放弃,即使几近赤贫的生活一次次把他推入绝望,他仍拼尽力气在困顿中坚守。
抱弃婴回乡
冬月十二,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这天一早,记者几经周折,见到了正在新堡村梨木收购中心搬卸木材的丁喜平。当时差不多九点多钟,老丁已经骑着小三轮车在村子附近拾材,往返收购中心两趟了。“这活计挺好,能马上结现。”冬后,老丁每天早上五点出门,在村子附近找一些废弃的木材,再卖给收购中心,赚取一点微薄的生活费。跑一天,也不过十几块钱。有时候,他跑遍村子一整天,也捡不够一车的木材。
待老丁把木材全部卸完,收购中心的负责人小贾拿出二十元钱递给他,说道,“今天多给你几块。”老丁接过钱,工工整整地折叠了几下塞进口袋,他的嘴角泛起一丝弧度,从见面伊始就一直紧皱的眉头也稍稍舒展开了些。
忙完手头的营生,老丁准备回家看看儿子。路上,他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一边扯扯戴在头上的毛巾,一边告诉记者,“早上出来的时候给孩子做了疙瘩汤,天冷,不能让他跟着,只好反锁在家里。这孩子总是三天两头的感冒。”
丁喜平所说的孩子,是13年前在北京马甸公园的路边捡来的。“2002年的时候,我在马甸公园打工,主要是修剪树木清理杂草。当年冬天临近春节的时候,我正在公园清理杂草,就听见路边有小孩的哭声。我顺着哭声,在草丛里发现了他,当时他只用蓝布包着,脸都哭得发紫了。”丁喜平回忆。“大冬天那么冷,要是没人管,小孩真要被活活冻死了。阿猫阿狗我们都要救一命,何况是一个人。”他便把孩子抱回了自己住的地方。老丁说道,“当时也四处打听过,但一直没人来认领。”想到自己一直未婚,孩子又无人认领,老丁便决定收养这个弃婴,将其抱回了家。
然而,将孩子抱回家后,老丁发现了一个异样,“晚上抱着孩子睡觉,总感觉孩子的心跳比常人要快很多。”于是他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要做手术才能治好,可手术费起码要三四万元。我根本负担不起。”老丁告诉记者。随着孩子的长大,他发现孩子不仅说话含糊不清,生活也不能自理。后来鉴定了一下,孩子属于二级智力残疾。无奈之下,老丁只好放下手头的营生,转而专门照顾孩子。
困顿中坚守
走进老丁家院门口,还没进屋,就听到一声含糊不清却又清脆响亮的“爸!”然后看到的,是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孩子抱着一本破烂的杂志冲向老丁,嘴里不停地呢喃着什么。老丁告诉记者,“孩子是在说他今天又看字了。”记者注意到,老丁的儿子小卫军虽然已经13岁,但身高却只有一米左右,而且大冷天还穿着开裆裤。“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穿正常的裤子。”老丁说道。因智力残疾,小卫军也没有玩伴,每天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已经破的露出棉絮的脏兮兮的小熊玩偶和手中一直在敲打着的两块小木板。
冬月的天气,寒气交织,老丁家却依旧没有生火,只有几根柴火寂寥地堆放在土炕边上。老丁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全靠父母留下的四亩地维持生计,年收入不到四千元。站在昏暗又杂乱的小屋,记者看到,这个家里除了几个破旧的箱柜和老式电视机外,没有一个能谈得上是生活用品的,最值钱的东西,也许就是老丁拉材用的那辆小三轮车。“今天赚得钱刚好给孩子买点感冒药。”现在的老丁,不仅没有半点积蓄,连日常生活都出现了问题。“说来不怕你笑话,我连蜂窝煤都烧不起。这一袋面也是前些日子好心人送来的。”老丁苦笑着说。而父子俩这天中午的伙食,也不过是早上做好的那一锅疙瘩汤。
谈及四年前去世的妻子,老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抱“儿”回乡的那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郭东梅,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才得知对方一直隐瞒了患有肝硬化腹水的实情,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是晚期。“其实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不是身体患病,人家也不会跟咱。”老丁无奈接受了这一事实,并与其一起生活了10年。他们商量好,等把病治好了,再办婚礼。10年间,老丁一边要负担孩子犯病时的治疗费用,一边要挽救妻子病情恶化的危机。然而,他竭尽全力,花光积蓄也没能换来二人的一场婚礼。“在她去世时,我连一副棺材都买不起。”老丁满脸愁容地说道。
妻子去世后,老丁一直在绝望与无助中挣扎。谈话中他几次说道,“我不止一次有过想死的念头。”面对几近赤贫的生活,他活着的唯一支撑,就是儿子丁卫军。“我已经60岁了,身体也不好,如果我走了,这孩子怎么办?”老丁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有个依托,能够生活得轻松一点。
在此,记者也希望有好心人能够“雪中送炭”,帮他们父子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