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2897期 >2015-12-16编印

浅议《三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
刊发日期:2015-12-16 阅读次数: 作者:范光耀 王增斌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有时候,文化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可以从广义、狭义的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甚至于包含人类一切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层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
  心态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也是指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
  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创造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是随着人类创造社会历史的实践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各民族人民五千年的长期历史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明史。
  毛泽东主席指出:对于旧的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要求我们对先人创造集聚发展而成的文化为今所用为我所用,以推进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座谈会上提出: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而由文化的传承发展到文化产业的形成,应该也是文化自身再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欲将文化形成为一种产业,就必须以创意为核心,科技为载体,工业化生产为手段和标准,从而形成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文化产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对文化产业都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对文化产业定义是: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它属于服务业的范围。就我国目前社会发展而论,文化产业主要是指社会文化中可经营性的部分,是通过人们对文化的消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部分,它是文化经济属性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文化产业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提倡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属于社会服务业的范围。
  元明之际的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著名的经典历史小说,它的内容涵盖广泛:凡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人文风俗,以至各种价值取向、战争武器、天文地理、衣食住行、民族民风等诸多方面,都有表现,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有人称《三国演义》是一个时代生活的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三国演义》传承数百年而不衰,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其博大精神,不亏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们在熟读纵享精神美食的同时,挖掘探究其中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服务于社会大众之享受,并用之于今后社会文化之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作为文化工作者中的一员,推进中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
  在今年十月许昌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市县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上,许昌市毛先生向大会介绍的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工程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许昌曹魏文化研究会的参与指导下,一个占地两千亩,纳入许昌市城市建设规划的三国文化产业园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并破土动工开始建设。产业园中,各项文化产业配套齐全,建有:三国大剧院、三国影视中心、武术培训基地、拳击培训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美食一条街,还有水上乐园、展览中心等。忠义之士关公的大型雕塑,也将拔地而起。在整个文化园中,到处渗透着三国文化元素。这个三国文化产业园,即将成为人们享受三国文化的乐园;成为旅游文化的精神家园和忠义思想的朝拜圣地。
  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全国各地大小不一,文化元素不同,格局基调有别,形成的文化产业也就不同。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规模之大,产业内容之丰富,景点与旅游的完美无缺之相结合,可谓在全国首屈一指。它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是三位一体的产业建设发展格局的形成。地方政府与地方文化元素优势的挖掘和文化产业建设的投资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统一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浪潮中,进入了我国经济战略大调整的新常态中,选准并步入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新路径上来。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打破了文物与景点、文化与旅游相分割的格局,由文化发展成为产业,由产业上升到了景点,今天的景点就是明天的文物。与人文紧密相结合,真正形成了文化产业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其二,三位一体的三国文化产业园建设格局的形成,由政府解决了在文化产业建设发展中的最大关键问题即占用土地问题。在我国目前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的牵行是必须的。与此同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扶持政策得以落实,地方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得以协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其他因素无可替代的,保证了文化产业的健康长促发展。
  其三,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真正解决了由文化到产业发展的羁绊,使产业发展中的各个项目,从设施到实景,从环境到影视的演示,从整体设置到各个景点的个性展示,处处溶入了三国文化的元素,特别是突出当地三国人文元素优势的挖掘,展现了中国文化深厚的积淀与内涵,保证了产业文化的整体品位。同时可给学术研究者展现才能提供了用武之地,可激发和促进广大学者对三国文化进一步挖掘发展的动力。其四,可解决文化产业园投资者成本的收回及发展问题。三位一体的三国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投资者是许昌市的毛先生。他的资金投入解决了三国文化产业园所需资金的问题,保证了三国文化园的建设。由于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是服务于民众对精神文化的享受,其策划着眼点在于民众看到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美餐享受,是和民众的玩与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游乐,使民众在环境中得到陶冶,在玩耍中得到乐趣。这样的文化产业链必然会形成对民众的吸引力,势必形成恒久的生命力,也为文化产业的建设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他们投入成本的收回和尔后持续不断的创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五,文化作为产业,必须与旅游相结合,三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要走出去服务于商业商品的生产销售,同时也要走出去认识社会,开阔视野,转换观念,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旅游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三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把山、水、古迹的游览和开放式游园式与3D动漫现代化高科技紧密结合在一起,其规划发展的基本起点就是吸引人们旅游玩乐购物消费,这就给文化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不断延伸与发展。旅游者不仅享受到民俗、风情、价值取向、景点风光的享受,同时还能享受到优质的购物、美食服务,让旅游者住得舒适,玩得开心,食得美味,购得称心如意。这样,投资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就会不断增加,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以来,按照毛泽东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组织全国从事三国演义学术以及文化研究的学者深入开展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全国学会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各地各级对三国演义及其人物、作者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得到充分发展。江苏、浙江、河南、四川、重庆、陕西、山东、湖北、安徽、北京、山西等省以及有关各地市县,都有自己的特色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山西太原清徐发现罗氏家谱以来,《录鬼薄续编》中“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的记述进一步得到确认,获得国内外广大学者的认同。为引深对罗贯中及其著作的研究,挖掘贯中文化,进一步弘扬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清徐罗贯中研究会在太原市委宣传部、清徐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指导下,完成了《罗贯中全集》、《三国戏曲集成》两大工程。两书的前后出版,不但填补了我国文学史上出版的空白,同时也为广大学者进一步引深对罗贯中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我们还对清徐的罗氏祖茔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罗贯中纪念馆,创建了三国演义资料库,圆满完成了罗贯中研究网站的建设。在学术争鸣中,罗学学会成立,出版了以对罗贯中及其著作研究为宗旨的《罗学》刊物,现已发行四期,为学术界搭建了更大的平台。我们相信,有此刊物的推动,对罗贯中及其著作的研究、对贯中文化的挖掘应用,必将形成一个新的热潮。
  中国三国演义学术会议已进行到二十三届,各地市级的各类研讨也在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特别是河南许昌曹魏文化研究会对三国文化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对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所起的积极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同时启发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三国文化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以把《三国演义》及其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为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验,也为我们进一步挖掘三国文化进一步应用三国文化指明了方向。当今的时代是文化产业兴起的时代,无论从物质、精神的角度还是民众的追求,都需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挖掘五千年积淀之中华文化精髓,古为今用,为当今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都需我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